潘晓东 :“千帆印刷”陨落的背后
2013-12-21 10:39:28.0 来源:印刷企业家网 责编:江佳
- 摘要:
- 千帆从成功走到失败,前后不到十年,如果说非理性扩张是千帆种下的祸种,那设备上马后的低价经营策略就是引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
【CPP114】讯:千帆从成功走到失败,前后不到十年,如果说非理性扩张是千帆种下的祸种,那设备上马后的低价经营策略就是引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
网上得悉福建千帆印刷公司老总跑路、企业遭债主哄抢的事件,业主这种缺乏商业道德、不敢承担责任的行为毫无疑问应该受到谴责甚至制裁,但笔者也为这样一位曾有所作为的青年经过努力筑起的印企一下子轰然倒塌感到惋惜。
多年前笔者曾参观过由这位被授予福建十大青年才俊之一的鲍某创办的千帆公司,这位来自福建农村的青年自2004年起步,经过打拼造就了这家在当地书刊印刷领域领先的企业,而且还从印刷扩张到房产等多个领域,显得雄心勃勃。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准,也为了结交更多的商圈朋友,他把企业的日常管理交给弟弟,自己则抽出时间就读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去年,数位对行业发展颇为敏感的印企老总还特地相约其前往福州开展交流,可时间才过去不久,千帆却已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非理性扩张导致债台高筑
千帆从成功走到失败,前后不到十年,非理性扩张无疑是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既包括对资金把控能力的非理性,也包括对市场发展态势判断的非理性。
笔者参观千帆时,该公司还只有福州一家厂,大概三四台进口对开四色印刷机,但已经在为新购置的印刷机做地基,公司投入运营的这些设备大都依靠融资租赁,由于业务饱满,市场竞争能力强,每月还贷压力不大,业主也颇为志得意满。但就是在这几年时间里,按照网上的说法,他持有的印刷机总量已经超过50台,而且还在上海、厦门、成都等地开厂,这显然大大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无论是资金、业务来源还是内部管理,都有点让成绩冲昏了头脑的势头。
这几年里,书刊印刷企业的获利能力整体呈下降态势,即便从统计数据看,出版的品种数在上升,但是每本书的印量在下降,库存图书的总码洋也是与时俱增,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印刷工价不增反降,本已承受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企业自然无从消化这些新增成本,某些地区还因为通过市场招标发放教课书印刷任务,印刷工价更是在竞争中逐年下跌,雪上加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急剧扩张产能带来的显然是经营压力的加重。如果说在以往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努力能够正常支付租赁费用的话,那伴随着租赁规模的扩大、印刷毛利率的下跌,按期还贷对任何经营者来说都是压力巨大。
有消息说,鲍某原本希望通过上市来挽救急速扩张带来的资金困局,但希冀上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与盈利能力,必须要扩张,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也就只能成为泡影。事实上,确有一些企业通过上市走出了困局,但这毕竟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做到的。对有些原本就是靠玩概念盼着上市求得解脱的企业来说,在相对漫长的IPO关闸时间里,或许就是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因为时间有可能让他们原形毕露。
诸位可看,千帆的各类认证是何等齐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质量守信单位”、“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认证就是在做假,但千帆以如此不光彩的方式谢幕,只能说明近年来这类牌匾的含金量不足,虽高悬门口却让人难以信任;千帆的城门失火也不可避免地让“某师范大学实践基地”、“某数字流程福建技术中心”的授牌者受到拖累。总之,昔日的光辉无法挽救这家建筑在沙滩上的公司。
千帆的垮塌告诫我们,处于供大于求背景下的印刷行业在谋求新一轮发展时,千万不能急火攻心,企业在扩张前必须对市场有精细且理智的分析,不能只看数据,也不能光听供应商的吆喝,因为全部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是投资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迈错一步就有可能面临万丈深渊。
网上得悉福建千帆印刷公司老总跑路、企业遭债主哄抢的事件,业主这种缺乏商业道德、不敢承担责任的行为毫无疑问应该受到谴责甚至制裁,但笔者也为这样一位曾有所作为的青年经过努力筑起的印企一下子轰然倒塌感到惋惜。
多年前笔者曾参观过由这位被授予福建十大青年才俊之一的鲍某创办的千帆公司,这位来自福建农村的青年自2004年起步,经过打拼造就了这家在当地书刊印刷领域领先的企业,而且还从印刷扩张到房产等多个领域,显得雄心勃勃。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准,也为了结交更多的商圈朋友,他把企业的日常管理交给弟弟,自己则抽出时间就读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去年,数位对行业发展颇为敏感的印企老总还特地相约其前往福州开展交流,可时间才过去不久,千帆却已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非理性扩张导致债台高筑
千帆从成功走到失败,前后不到十年,非理性扩张无疑是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既包括对资金把控能力的非理性,也包括对市场发展态势判断的非理性。
笔者参观千帆时,该公司还只有福州一家厂,大概三四台进口对开四色印刷机,但已经在为新购置的印刷机做地基,公司投入运营的这些设备大都依靠融资租赁,由于业务饱满,市场竞争能力强,每月还贷压力不大,业主也颇为志得意满。但就是在这几年时间里,按照网上的说法,他持有的印刷机总量已经超过50台,而且还在上海、厦门、成都等地开厂,这显然大大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无论是资金、业务来源还是内部管理,都有点让成绩冲昏了头脑的势头。
这几年里,书刊印刷企业的获利能力整体呈下降态势,即便从统计数据看,出版的品种数在上升,但是每本书的印量在下降,库存图书的总码洋也是与时俱增,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印刷工价不增反降,本已承受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企业自然无从消化这些新增成本,某些地区还因为通过市场招标发放教课书印刷任务,印刷工价更是在竞争中逐年下跌,雪上加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急剧扩张产能带来的显然是经营压力的加重。如果说在以往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努力能够正常支付租赁费用的话,那伴随着租赁规模的扩大、印刷毛利率的下跌,按期还贷对任何经营者来说都是压力巨大。
有消息说,鲍某原本希望通过上市来挽救急速扩张带来的资金困局,但希冀上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与盈利能力,必须要扩张,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也就只能成为泡影。事实上,确有一些企业通过上市走出了困局,但这毕竟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做到的。对有些原本就是靠玩概念盼着上市求得解脱的企业来说,在相对漫长的IPO关闸时间里,或许就是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因为时间有可能让他们原形毕露。
诸位可看,千帆的各类认证是何等齐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质量守信单位”、“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认证就是在做假,但千帆以如此不光彩的方式谢幕,只能说明近年来这类牌匾的含金量不足,虽高悬门口却让人难以信任;千帆的城门失火也不可避免地让“某师范大学实践基地”、“某数字流程福建技术中心”的授牌者受到拖累。总之,昔日的光辉无法挽救这家建筑在沙滩上的公司。
千帆的垮塌告诫我们,处于供大于求背景下的印刷行业在谋求新一轮发展时,千万不能急火攻心,企业在扩张前必须对市场有精细且理智的分析,不能只看数据,也不能光听供应商的吆喝,因为全部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是投资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迈错一步就有可能面临万丈深渊。
- 相关新闻:
- ·毓2013t齾p7LA'砉嬾 2013-12-17 09:25:15.0
- ·千帆印刷厂倒闭续:仓山区发放残疾工人生活费 2013-12-03 08:55:07.0
- ·福州最大印刷厂欠银行贷款数亿 财产遭查封 2013-12-02 09:54:08.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