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转型的七大假设
2014-01-09 09:10:10.0 来源:钛媒体 责编:陈莎莎
- 摘要:
- 最近大家都在谈纸媒的转型,有讲内容为王的,有讲整合为王的,有讲纸媒从业者终会被新媒体收编的;前天还在百度百家上看到说不要为纸媒转型瞎操心的……
【CPP114】讯:最近大家都在谈纸媒的转型,有讲内容为王的,有讲整合为王的,有讲纸媒从业者终会被新媒体收编的;前天还在百度百家上看到说不要为纸媒转型瞎操心的……不管怎么说吧,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观点都差不多,说内容为王的,不过是说内容是第一生产力,说整合为王的,也不过是将内容的质量当作前提和基础,至于那位说不要为纸媒转型操心的,也不过是特指不用为纸媒从业者操心,而不是“不要为纸媒操心”,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影响人群和消费人群,不操心怎么行?
所以,我觉得各位老师的观点其实都差不多,作为行业从业者和观察者,想必都没有那么极端。因为对媒体和新媒体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也来操一回闲心,与各位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纸媒转型的两极思维:事和人
纸媒转型是大的趋势,但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现在还难以下结论。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文字载体和传播平台的转化,同时还有大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的流向问题,国有资产转换的问题,在编领导的调配问题,政治性传媒和社会性传媒的角色定位问题……经过十数年的自我阉割,纸媒开始向前走了,但前面还有很多岔路口,而每一条路都有成功的可能。
纸媒转型,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看事。就是看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也就是纸媒消失、网络媒体新媒体渐成主流的这一发展趋势;第二个方面,是看人。也就是人性、人的活动、制度环境对人的影响等人的规律。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好比是鸡和蛋的问题,很难准确说出谁是施力者,谁是受力者。这也正如当下正在讨论的制度与人的问题,有人说好的制度靠高觉悟的人推动,有人说高觉悟的人靠好的制度去培养,其实两者并不对立,都是同步渐进的关系。有点扯远了,我只是想更清楚的说明前述“事”和“人”两者的关系。
纸媒转型的七个假设
先来看“事”的层面,即媒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随着经营成本的提高、新闻信息的滞后、与用户缺乏互动、广告收入的逐年下滑,以及新型媒体的挤压与政府对新闻控制与管制的(相对)弱化,纸媒正在从无冕的神坛下滑,这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里,我想提出的是,假如纸媒消失了,媒体格局会是什么样?不敢断言纸媒终极转型形态会是什么,但在转型初期,整体的媒体环境可能会同时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综合门户新闻网为主轴。
作为目前新闻聚合的核心平台,门户网站是新闻的主要出口,经过近20年的媒体经营、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完整的、和传统媒体相区别的采编和营收模式和能力,在后纸媒时代,将会迅速完成新闻话语权的接管,成为新闻的主要平台和信息(批发)出口。其内容集成将包括自采(本身集采编一体的体系将更完善)、合作(和二级区域网站的内容合作)、自联盟(基于自身的区域频道内容聚合,如新浪地方频道、腾讯在各省市的大X网集群)、自媒体(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输出)四大类。这一类的综合门户网,还是以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家独大,四大平台将掌控并共享(内容同质化)着主要的新闻内容,他们的新闻媒体性质也将更明显。
2、党政门户为主体。
主要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通讯社,作为政府信息第一出口,其地位自然不容小觑,虽然不乏新型媒体运作的精英,但固于媒体属性的原因,内容经营上还是以国事为重,欠接地气。这里省略510字。
3、专业网站为亮点。
如财经、文学、时尚、理财等等细分的专业网站,在后纸媒时代必然会自成一派,它们将主要以深度、调查内容为主,人群更精准更聚焦,在内容有偿消费方面,单人消费比例会增加。这类网站的主要瓶颈在于经营成本,说的再俗一点,就是钱从哪里来?在一个文化版权为粪土的时代,内容剽窃的负罪成本太低了,严重打击了这些专业人士的活路。不过,在后纸媒时代,也许将看到一线曙光——新闻/内容收费是不是迎来了契机?如果理想化一些,打个乌托邦的梦想比喻,实现新闻付费的阶段,通过出售内容进行获益,专业网站也会活的滋润有色。这样说,似乎又回到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思路,但目前来讲,谁又能知道这不是未来专业网站类媒体的一条康庄大道呢?
所以,我觉得各位老师的观点其实都差不多,作为行业从业者和观察者,想必都没有那么极端。因为对媒体和新媒体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也来操一回闲心,与各位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纸媒转型的两极思维:事和人
纸媒转型是大的趋势,但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现在还难以下结论。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文字载体和传播平台的转化,同时还有大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的流向问题,国有资产转换的问题,在编领导的调配问题,政治性传媒和社会性传媒的角色定位问题……经过十数年的自我阉割,纸媒开始向前走了,但前面还有很多岔路口,而每一条路都有成功的可能。
纸媒转型,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看事。就是看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也就是纸媒消失、网络媒体新媒体渐成主流的这一发展趋势;第二个方面,是看人。也就是人性、人的活动、制度环境对人的影响等人的规律。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好比是鸡和蛋的问题,很难准确说出谁是施力者,谁是受力者。这也正如当下正在讨论的制度与人的问题,有人说好的制度靠高觉悟的人推动,有人说高觉悟的人靠好的制度去培养,其实两者并不对立,都是同步渐进的关系。有点扯远了,我只是想更清楚的说明前述“事”和“人”两者的关系。
纸媒转型的七个假设
先来看“事”的层面,即媒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随着经营成本的提高、新闻信息的滞后、与用户缺乏互动、广告收入的逐年下滑,以及新型媒体的挤压与政府对新闻控制与管制的(相对)弱化,纸媒正在从无冕的神坛下滑,这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里,我想提出的是,假如纸媒消失了,媒体格局会是什么样?不敢断言纸媒终极转型形态会是什么,但在转型初期,整体的媒体环境可能会同时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综合门户新闻网为主轴。
作为目前新闻聚合的核心平台,门户网站是新闻的主要出口,经过近20年的媒体经营、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完整的、和传统媒体相区别的采编和营收模式和能力,在后纸媒时代,将会迅速完成新闻话语权的接管,成为新闻的主要平台和信息(批发)出口。其内容集成将包括自采(本身集采编一体的体系将更完善)、合作(和二级区域网站的内容合作)、自联盟(基于自身的区域频道内容聚合,如新浪地方频道、腾讯在各省市的大X网集群)、自媒体(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输出)四大类。这一类的综合门户网,还是以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家独大,四大平台将掌控并共享(内容同质化)着主要的新闻内容,他们的新闻媒体性质也将更明显。
2、党政门户为主体。
主要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通讯社,作为政府信息第一出口,其地位自然不容小觑,虽然不乏新型媒体运作的精英,但固于媒体属性的原因,内容经营上还是以国事为重,欠接地气。这里省略510字。
3、专业网站为亮点。
如财经、文学、时尚、理财等等细分的专业网站,在后纸媒时代必然会自成一派,它们将主要以深度、调查内容为主,人群更精准更聚焦,在内容有偿消费方面,单人消费比例会增加。这类网站的主要瓶颈在于经营成本,说的再俗一点,就是钱从哪里来?在一个文化版权为粪土的时代,内容剽窃的负罪成本太低了,严重打击了这些专业人士的活路。不过,在后纸媒时代,也许将看到一线曙光——新闻/内容收费是不是迎来了契机?如果理想化一些,打个乌托邦的梦想比喻,实现新闻付费的阶段,通过出售内容进行获益,专业网站也会活的滋润有色。这样说,似乎又回到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思路,但目前来讲,谁又能知道这不是未来专业网站类媒体的一条康庄大道呢?
- 相关新闻:
- ·印刷出版物“逆袭”网络新媒体 传统媒体或突围? 2013-12-31 09:42:11.0
- ·美国传统纸媒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自我救赎 2013-12-30 14:26:31.0
- ·2013国际传媒业回顾电子版与印刷版拉锯 2013-12-28 20:23:05.0
- ·2013年国际传媒业回顾之电子版与印刷版的拉锯 2013-12-24 13:44:3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