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减排:“十三五”时期 如何“负重爬坡”
2014-12-04 10:39:02.0 来源:环境保护杂志 责编:顾颖莹
- 摘要:
- 污染减排持续推进,但行业仍然不均衡、进度不平衡、指标不全面
监管力度加大,但企业守法履责不到位,环境风险和事故仍然高发
2008年,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25号)和《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90号),对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及污水处理厂完善中控系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效提升了环境监管硬件建设。
环境保护部严格推行减排“问责制”,要求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当地减排任务负总责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制度的方方面面。仅“十一五”期间,就对6个城市、4个集团公司采取了“限批”措施,对50家电厂和44家城市污水厂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约谈了26位市长,行政处罚100多人,有效促进了各地减排工作,起到了有力的监督作用。但工业企业自主守法履责不完全到位,社会监督制衡体系不健全,工业行业环境污染风险高。我国企业数量庞大,据2007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工业企业157.6万家,其中排污收费企业50万家,纳入环境统计的企业14.7万家,纳入国控重点源的企业1.5万家,在数量如此巨大的工业企业面前,各地环境监管部门往往处于猫捉老鼠、疲于奔命的状态。据统计,在2010—2013年发生的84起环境污染事故中,由于工业企业未达标排放、渗漏等原因造成的污染事故为64起,在污染事故总数中的占比高达76.19%。
减排考核日益严格,但精细化管理与能力不相适应,制度规则不匹配治污减排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逐步完善、考核要求愈发严格、考核范畴有序扩大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的减排工作推进进度和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能力难以迅速跟上污染减排工作的要求。总体来看,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对环境保护提出了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各项关联制度等触动影响较大,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也存在。
为了完成减排任务,部分地方政府或工业企业不惜弄虚作假。如西南某地区,为增加认定减排量,将“十一五”已经认定过的工程治理项目重新包装上报;中部某省份将本不存在的企业作为结构减排项目上报。
工业行业发展态势与治污形势分析
工业增长呈现“新常态”,重工业产能进入平台期,压力仍不容忽视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工业园区、城镇化的大规模建设,工业进入到高速增长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基建、房地产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直接带动了钢铁、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业行业的大发展、快增长。1990—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2%,生铁、粗钢产量分别增加了10.54倍、10.80倍。“两高行业”的增长带来工业污染集中、大量排放,工业领域治污减排压力处于持续加大期。“九五”以来,我国开展大规模、大力度的工业治污减排,治污成效显著,尤其是重点行业;但防治速度远不及新增污染排放增速,加之污染物历史累积量大,环境污染超负荷形势尚未根本扭转。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特征逐步显现,以投资、出口为动力的工业发展机制减弱,工业增长正呈现持续放缓态势,盈利水平整体大幅下滑。2014年1—9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仅为8.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长期累积、政策扭曲等形成的重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落后、分散等矛盾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预测,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主要产品产量将在“十二五”末期及“十三五”时期见顶,并将保持一段较为稳定的平台整理期。工业增速放缓将释放工业领域部分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但产品总量仍将保持上升盘整态势,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新增量仍将缓慢持续增长。峰值及平台期之前的这一时期是环境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也是多年累积的工业环境风险集中爆发期,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的需求迫切。
- 相关新闻:
- ·节能减排应三步走:原料 技术 副产品 2014-12-03 15:24:14.0
- ·电商试水环保包装将减少快递污染 2014-11-06 09:23:17.0
- ·河北力推节能减排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67% 2014-11-03 08:56:1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