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谨记:市场有风险 设备投资需谨慎
2015-01-21 11:04:14.0 来源:必胜 责编:顾颖莹
- 摘要:
- 近几年,印刷业内同仁凑到一起张口谈创新闭口谈转型,从事书刊的想往包装转,从事传统的想往数码转,所有的企业都想涉足互联网和文创领域。
【CPP114】讯:近几年,印刷业内同仁凑到一起张口谈创新闭口谈转型,从事书刊的想往包装转,从事传统的想往数码转,所有的企业都想涉足互联网和文创领域。动了这些念头,就难免要考虑进行软硬件投资,今天小编就此聊聊这个没准儿会遭白眼儿的话题——市场有风险,设备投资需谨慎,您买完设备后悔了没?
曾几何时,“要想发干印刷”萦绕在耳边,企业只要买台印刷机,就好比买了一台印钞机,利润滚滚而来。而如今,印刷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不断下滑,业态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是那个只要不断添置设备就能赚钱的时代了。
印刷企业在投资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除了单纯计算投资回报率意外,还需慎重考虑印刷产能过剩问题、自身业务定位与业务拓展能力的问题、理论市场规模与实际消费水平问题、新型商业模式与落地开花的问题、设备产能与业务量匹配问题、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实际生产与管理模式匹配的问题……,诸如此类,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无法回答,就要谨慎出手,毕竟我们不想陷入从老板沦为被动为机器打工,为银行还贷努力奋斗的境遇。
困扰一产能与业务量不匹配的问题
在上面提到的多种问题当中,最为直接的问题是设备产能与业务量匹配问题,很多企业都面临这一困扰。
产能过剩是个广义词,包括设备闲置、劳动力过剩、工艺技术得不到发挥、生产流程闲置等。这种资源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仅以众多的书刊印刷企业为例,许多小微书刊印企的产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1/3;不少大中型书刊印企的有效产能只有1/2左右。
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印刷速度可以说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而业务的类型则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着变化,如高档期刊杂志的印量不断下滑,完全不能满足现有商业轮转设备的胃口,产能明显过剩;再比如书刊及商业印刷的订单长度一降再降,在印刷速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的订单量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毫无止境。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不顾品质企业低价竞争,从同行手中抢夺订单,以喂饱设备。也只能是勉强满足工人的工资、原材料的费用、还设备贷款。现在也有一些企业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接单,但是还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期待中的价值。
有企业想到转型包装,而包装领域的同仁也在叫苦不迭,这里也不是大家想象的蓝海,竞争也已经相当惨烈。跟风进入的结果是,从一个产能过剩造成另一个领域的产能过剩。
作为希望转型的印刷企业,在购置设备的同时,应该从内部管理和政策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希望下面三点建议可以帮您少走弯路:
一是把握印刷市场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做到印刷产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防止产能过快过分扩张;
二是把握印刷产业的规范化运行,研读各地的发展规划,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运行图,防止比例失衡,出现“偏科”现象,对热门项目不要一哄而上,搞乱了阵线,最后谁也吃不饱,造成产能过剩。
三是把握企业经营张弛有度,循序渐进,既要看到印刷潜在的市场,又要看到潜在市场存在的风险,保持冷静的头脑,不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
曾几何时,“要想发干印刷”萦绕在耳边,企业只要买台印刷机,就好比买了一台印钞机,利润滚滚而来。而如今,印刷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不断下滑,业态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是那个只要不断添置设备就能赚钱的时代了。
印刷企业在投资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除了单纯计算投资回报率意外,还需慎重考虑印刷产能过剩问题、自身业务定位与业务拓展能力的问题、理论市场规模与实际消费水平问题、新型商业模式与落地开花的问题、设备产能与业务量匹配问题、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实际生产与管理模式匹配的问题……,诸如此类,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无法回答,就要谨慎出手,毕竟我们不想陷入从老板沦为被动为机器打工,为银行还贷努力奋斗的境遇。
困扰一产能与业务量不匹配的问题
在上面提到的多种问题当中,最为直接的问题是设备产能与业务量匹配问题,很多企业都面临这一困扰。
产能过剩是个广义词,包括设备闲置、劳动力过剩、工艺技术得不到发挥、生产流程闲置等。这种资源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仅以众多的书刊印刷企业为例,许多小微书刊印企的产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1/3;不少大中型书刊印企的有效产能只有1/2左右。
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印刷速度可以说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而业务的类型则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着变化,如高档期刊杂志的印量不断下滑,完全不能满足现有商业轮转设备的胃口,产能明显过剩;再比如书刊及商业印刷的订单长度一降再降,在印刷速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的订单量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毫无止境。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不顾品质企业低价竞争,从同行手中抢夺订单,以喂饱设备。也只能是勉强满足工人的工资、原材料的费用、还设备贷款。现在也有一些企业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接单,但是还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期待中的价值。
有企业想到转型包装,而包装领域的同仁也在叫苦不迭,这里也不是大家想象的蓝海,竞争也已经相当惨烈。跟风进入的结果是,从一个产能过剩造成另一个领域的产能过剩。
作为希望转型的印刷企业,在购置设备的同时,应该从内部管理和政策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希望下面三点建议可以帮您少走弯路:
一是把握印刷市场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做到印刷产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防止产能过快过分扩张;
二是把握印刷产业的规范化运行,研读各地的发展规划,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运行图,防止比例失衡,出现“偏科”现象,对热门项目不要一哄而上,搞乱了阵线,最后谁也吃不饱,造成产能过剩。
三是把握企业经营张弛有度,循序渐进,既要看到印刷潜在的市场,又要看到潜在市场存在的风险,保持冷静的头脑,不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
- 相关新闻:
- ·转型谈何容易 印刷企业应该回归产品 2015-01-21 09:36:37.0
- ·2015中国经济风险增加 印刷业将如何“含苞待放” 2015-01-19 17:25:0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