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的三大秘诀你知道吗?
2015-02-06 13:32:52.0 来源:QAD暨e-works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中国制造业有很多突出的优势使得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无法小觑中国的制造力量,但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
·高端产品上,以汽车为例,每年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1700万量,但是大部分为国外的品牌,国内自主品牌从技术自主到产销量均乏善可陈,处于巨大的亏损状态;
以上这些现象无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企业需要应付一大堆难题,比如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愈发挑剔的本土和全球客户以及不可预测的国际市场的波动性。
为了应付这些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采取积极的、全方位的战略加以应对,这点从本次QAD和eWorks展开的全媒体调研结果上看非常契合,从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一直到服务能力,分布相对平均,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对于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关注热点。
首先,一个企业要生存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有“对的产品”,市场接受、消费者买单,你的产品才可能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间脱颖而出,而且企业必须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即中国制造业必须重视培育自我产品研发能力并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否则仍然是“世界代工厂”的经济模式,在技术上需要依赖境外合作者和投资厂商,仍然是在赚人工差价,以市场换取竞争力的低利润发展模式。
长期来看,目前的境外投资者在熟悉了国内消费习惯和爱好后,必然转变为中国制造的直接竞争对手,中国制造的生存空间必然被挤占和压缩。同样的,但国内市场达到相对饱和时,中国制造始终需要面对全球化这一命题,如果没有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的保障,走出去也将成为永远无法企及的空想。这点上华为、联想等国内企业都有充分的案例,这里就不费笔墨了。
其次,排名第二的是“精益制造”。精益制造发端于丰田,是基于对当时汽车制造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汽车制造模式的考察和思考后的颠覆性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其核心的思想是“灵活”、“随需而变”、“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美国福特等汽车制造商强调计划性和全面控制的制造模式,更为强调人的主观创造力和全员参与管理的企业文化,同时整个精益制造系统的推行,也非常依赖于日本文化中所强调的协作精神,这点在供应链协同上(排名本次调研的第三位)尤为重要,无论内部、外部的供应链上下游间最为重要的是准时(Just-In-Time),同时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基础的需求,实现基本的质量控制,需要整个供应链到制造环节的每一个参与者(Suppliers)都做到极致精准,否则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余量(Safety Stock/Buffer/Backup Resource)来应对突发的状况,在精益制造的理想状态下,任何多余的能力(包括产能、库存、半成品、仓储空间)都是浪费,是需要消灭的存在。
因此,但我们在思考精益制造的时候,需要从整个产品设计、设备能力、生产线布局以及供应链(原材料和外协制造、第三方物流)等全面考虑,缺一不可,同时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甚至于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全员参与管理的文化氛围尤为重要。
- 相关新闻:
- ·中国制造业,真的很危险! 2015-02-03 10:44:00.0
- ·业绩逐步见底 传统制造业面临逆袭良机 2015-01-30 13:44:37.0
- ·第三波制造业外企疯狂撤退,包装印刷业赚钱的思路该变了 2015-01-28 13:42:30.0
- ·“东莞制造2025”战略实施 “翻身仗”指日可待? 2015-01-28 08:52:0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