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包装:多元化产品的生命线
2015-03-27 09:57:38.0 来源:西部纸业网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部分包装企业积极向文化创意产业进军并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周期延长,则需要文化故事的传接。
【CPP114】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部分包装企业积极向文化创意产业进军并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周期延长,则需要文化故事的传接。
不妨先看看茶包如何携手以文包故事。
人要衣装,茶也要包装。锡罐、牛皮纸,包装茶叶承载着老一代武夷山人的记忆。早期,武夷岩茶茶叶就是用纸张简单包装,品质极好的就用锡罐。后来发展到铁罐包装,也很简单,茶叶就放罐子里,喝的时候,伸手抓一把,掂量一下重量就可。本世纪初,小袋包装开始出现,茶商们将茶叶分成小袋包装。随着小袋包装的推广,武夷岩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携带,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此时,许多人外出,包里面都会放几小包茶叶。
小包装让每个茶企的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产品特点都在包装上得到了体现。最近几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茶企对茶叶包装越来越重视,茶叶包装的水平也有大幅上升。
加工业属性是包装人甩不掉的帽子,多年来虽多有主管政府、行业协会、媒体、企业家升华包装行业,将之称为“文化产业”、“都市工业”乃至高科技产业。但不容否定,包装来本来就地位不高,在与出版社的博弈中屡屡败阵,在社会上更是寂寂无名。
缘由在哪里?本该如此吗?值得人们深思的是,部分包装企业积极向文化创意产业进军,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其发展速度不快。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内涵。
酒文化包装的例子又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青春小酒一度流行,郎酒、泸州老窖、衡水老白干相继开发出萌版小酒,酒水包装产业链也在紧跟潮流,萌包装、潮流包装开始风靡。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青春小酒无法承载白酒几千年的文化。那么,酒水包装产业如何做到既符合年轻时尚潮流,又能传承白酒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蕴呢?
年轻时尚的消费潮流,与白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并不冲突,相反,可以在青春小酒身上实现融合与统一,我们不能把白酒消费的形式与本质割裂开来。白酒作为一种非生活必需品,不管消费方式和饮用习惯等形式上怎么变化,其消费的本质属性不可能脱离酒文化。
并非是无所作为,很多案例背后折射出包装人的“不作为”:一是不擅长以社会愿意接受的方式讲出“包装故事”;二是行业充斥着随波逐流和“歌舞升平”的气象,即便在目前显见相当多企业陷入亏损状态的今天,依然难见反思的声音和直面问题的勇气;三是包装业“沉默者”居多,沉默的另一面是“冷漠”或“逃避”。
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不仅是流程上的更新,最主要是观念上的更新。过分强调技术的力量,犹如过分强化产业的物性,而人才是创造万物的精灵,不将人的精神力量唤醒,从业者的保守、沉默的消极状态则会持续。值得人们深思的是,部分包装企业积极向文化创意产业进军,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其发展速度不快。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内涵。
不妨先看看茶包如何携手以文包故事。
人要衣装,茶也要包装。锡罐、牛皮纸,包装茶叶承载着老一代武夷山人的记忆。早期,武夷岩茶茶叶就是用纸张简单包装,品质极好的就用锡罐。后来发展到铁罐包装,也很简单,茶叶就放罐子里,喝的时候,伸手抓一把,掂量一下重量就可。本世纪初,小袋包装开始出现,茶商们将茶叶分成小袋包装。随着小袋包装的推广,武夷岩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携带,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此时,许多人外出,包里面都会放几小包茶叶。
小包装让每个茶企的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产品特点都在包装上得到了体现。最近几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茶企对茶叶包装越来越重视,茶叶包装的水平也有大幅上升。
加工业属性是包装人甩不掉的帽子,多年来虽多有主管政府、行业协会、媒体、企业家升华包装行业,将之称为“文化产业”、“都市工业”乃至高科技产业。但不容否定,包装来本来就地位不高,在与出版社的博弈中屡屡败阵,在社会上更是寂寂无名。
缘由在哪里?本该如此吗?值得人们深思的是,部分包装企业积极向文化创意产业进军,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其发展速度不快。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内涵。
酒文化包装的例子又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青春小酒一度流行,郎酒、泸州老窖、衡水老白干相继开发出萌版小酒,酒水包装产业链也在紧跟潮流,萌包装、潮流包装开始风靡。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青春小酒无法承载白酒几千年的文化。那么,酒水包装产业如何做到既符合年轻时尚潮流,又能传承白酒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蕴呢?
年轻时尚的消费潮流,与白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并不冲突,相反,可以在青春小酒身上实现融合与统一,我们不能把白酒消费的形式与本质割裂开来。白酒作为一种非生活必需品,不管消费方式和饮用习惯等形式上怎么变化,其消费的本质属性不可能脱离酒文化。
并非是无所作为,很多案例背后折射出包装人的“不作为”:一是不擅长以社会愿意接受的方式讲出“包装故事”;二是行业充斥着随波逐流和“歌舞升平”的气象,即便在目前显见相当多企业陷入亏损状态的今天,依然难见反思的声音和直面问题的勇气;三是包装业“沉默者”居多,沉默的另一面是“冷漠”或“逃避”。
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不仅是流程上的更新,最主要是观念上的更新。过分强调技术的力量,犹如过分强化产业的物性,而人才是创造万物的精灵,不将人的精神力量唤醒,从业者的保守、沉默的消极状态则会持续。值得人们深思的是,部分包装企业积极向文化创意产业进军,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术,然而,其发展速度不快。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内涵。
- 相关新闻:
- ·为你解析酒包装盒的印刷“潜规则” 2014-09-09 14:47:53.0
- ·安全套雪糕包装太雷人 商家创意or拿恶俗当卖点 2014-07-17 17:18:14.0
- ·市场分析:礼盒包装文化下的市场商机 2012-10-10 13:44:34.0
- ·提高商品竞争力莫忽视包装文化的力量 2012-08-10 09:49:0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