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阅读的回归体现“深阅读”的价值
2017-08-09 11:38:27.0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随着手机使用的大量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往的纸质书阅读逐渐让位给了传播性、便捷性更强的手机阅读,后者大有一展宏图、“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磅礴气势,其风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盖过了纸质书以往的“辉煌”。
【CPP114】讯:随着手机使用的大量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往的纸质书阅读逐渐让位给了传播性、便捷性更强的手机阅读,后者大有一展宏图、“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磅礴气势,其风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盖过了纸质书以往的“辉煌”。纸质书开始走下坡路,让人多少感受到了市场的无情和人们阅读习惯的微妙变化。科技引领生活的潮流,即使阅读方式也不能置之度外。于是,许多纸质书在书店里常常是乏人问津。哪怕是由出版社高调向市场推出,也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前景显得比较微妙。
手机阅读的后来居上,相较于纸质书和电脑网络下载阅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随身携带方便,且功能较多,体积较小,有着传统阅读方式难以企及或者是能够替代的内涵。但手机阅读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板”,常常容易出现碎片化阅读的弊端。这是由于手机的使用特点在满足电子书阅读的基础上,较多地顾及了读者的“快餐式”阅读需求,抑或是读者因个人喜好只选择相对比较便捷的阅读内容,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事实上的“浅阅读”现象大量存在。而这样的阅读方式选择,对于“深阅读”尤其是体现在深化阅读文艺经典书方面,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当然,手机阅读在剔除了可能形成的碎片化阅读弊端外,其综合性的阅读优势显而易见。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新近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了58.8%,超5成国民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其中,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达4.65本。与此同时,微信阅读的手机接触时长也达到了人均每天26分钟。这是一个谁也不能轻视的巨大市场。看来,纸质书阅读与手机阅读时下也许正处于某种平衡点,前者客观上止住了阅读量持续下滑的尴尬势头,对于传统纸质书而言,说不定这是市场释放出来的某种积极信号,值得予以重点跟踪。而对后者的发展来说,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其实,阅读是一件需要好好静下心来的事儿,来不得半点的浮躁,这也与世界性的纸质书阅读率提升新现象相吻合。在阅读方式的选择方面,至少已经体现出“牛奶要有,面包也要有”的基本特征。纸质书阅读和手机阅读由于各有其特点,可以各领风骚,各得其所,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只是,手机阅读需要特别注意并防止碎片化阅读现象的四处蔓延。从读者的最终选择中清晰可见超半数人群倾向于纸质书阅读,本身就说明了其阅读方式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纸质书阅读的传统回归,如今依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浮躁的心态自然会在阅读上“偷工减料”,选择自认为最便捷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浅阅读”,而碎片化阅读正好符合他们的这一阅读特点,从而使其有了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的空间。这样的阅读选择由于达不到应有的辐射层面和较好效果,阅读经典名著也就无从谈起。久而久之,阅读无形中慢慢变了味,所能汲取的各种文化养料也是少得可怜,甚至沦落到了读与不读基本一个样,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提高。类似的现象一旦出现,不能不说是阅读本身的悲哀,同时也是对阅读初衷的某种亵渎。
纸质书阅读的传统回归,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读者是有这方面现实需求的。它通常有着手机阅读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其阅读的完整性、启发性和拓展性更令人看重。由于一部好书或文艺经典书需要反复阅读,阅读的传统回归似乎更能满足读者的“深阅读”需求,这也已经成为不少读者始终坚持、不忍舍弃的一种阅读方式。它的超半数国民倾向于纸质书阅读,将可能使纸质书和传统书店从此有机会更好地定位自己,积极保留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之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进一步满足读者阅读需要。
- 相关新闻:
- ·纽约新华书店店长:纸质书读起来更棒将坚持营业 2017-07-31 09:21:48.0
- ·印刷业跟着热点事件低调的火了一把,其中的商机值得关注! 2017-07-26 14:00:40.0
- ·再次转型 奥莱利关闭网络书店 2017-07-21 11:48:34.0
- ·???????????????? 2017-06-16 14:27:0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