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新内容时代,编辑如何实现自我进化?

2018-02-26 11:18:25.0 来源:出版人杂志 责编:张晓丹

摘要:
2018开年,出版行业盛会不断,“阅读X”论坛、“2018中国知识服务产业峰会”、“知识x进化”新知发布会;跨出出版业,“时间的朋友”逻辑思维跨年演讲、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新榜大会”……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CPP114】讯:2018开年,出版行业盛会不断,“阅读X”论坛、“2018中国知识服务产业峰会”、“知识x进化”新知发布会;跨出出版业,“时间的朋友”逻辑思维跨年演讲、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新榜大会”……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知识服务势必成为今年出版业内外的大热模式。


    为什么探讨编辑素养,把知识服务放在了前面呢?知识服务的发酵正在影响着出版业的方向。前些年,电子书兴起,曾引起发过传统出版者的担忧。但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电子书对纸质出版的冲击是有限的。电子书只是纸质图书的电子化呈现,归根结底还是“书”。而知识服务很可能是传统出版的颠覆者,知识服务正在用出版的逻辑、用互联网的工具对知识进行新形态的封装。对出版业的内容加工者——编辑的全新挑战真的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需要怎样的素养,需要get怎样的新技能才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呢?


    与新元素开放融合


    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出版业的收益和价值很大比例在行业外部呈现。也就是说,出版物为读者带去的价值远不止定价本身,非市场的价值才是海面以下的冰山。既然价值可以外延,那么作为出版业核心的作者、内容等资源也具备外延的巨大可能性。在工业化时代,融合是不容易被支撑的。但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无限融合的可能。有人可能会说,出版业与外界的合作以前也很多,比如图书的影视动漫改编,一些节目(如百家讲坛)内容的纸质化呈现。这些方式存在一定局限,就是出版业的外延、行业的商业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影视动漫的收入只有极少的版权收益归属作者和出版机构,纸质化的节目内容也只能借势多增加一些图书销量。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知识服务,似乎为内容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不但在量级上、速度上、流转方式上扩大内容的抵达,更为行业边界的外延带来可能,这也是合作经济带来的巨大机遇。


    举个小例子,中国妇女出版社在2017年6月出版了一本育儿畅销书《跟着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半年销量过10万,图书定价48.00元,那么码洋为480万,但按实洋60折,仅288万,再扣除直接固定成本,无论作者还是出版社,收益都是比较有限的。图书上市一段时间后,作者在千聊推出了一档付费的系列内容,定价69.9,实现了8万多人的销量,销售收入约550万。此类付费内容随着使用用户的增加,边际成本趋于零,相比纸质图书的销售,毫无疑问,内容生产的收益会提升甚至几倍于纸书。


    作为编辑,要想实现边界扩展,开放的心态是第一位的。要抛弃本位主义,打开视野,放软身段,从内心了解并接受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而不仅仅是作为旁观者在门外观望;与这些新元素要尽可能地进行化学反应式的融合,而不是仅仅制作了电子书放到网上去销售、为了宣传推广找公号发发软文、录一段音频放到一些平台去靠自然流量播放。可以尝试在内容生产的源头,根据各种互联网工具的规律设计多元化的内容投放,实现真正的融合、共赢。


    多维精进:零碎的经验体系化


    编辑是一份对专业化要求很高的工作,无论编辑本身需要具备的出版专业能力,还是对于某些门类内容的接近专业的知识水准。编辑也是很忙的一份工作,每天跟作者、发行、设计、宣传的各种沟通,稿件审读、校样处理,很多编辑同行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每天的事情太多了,总是做不完”。编辑工作也是最容易实现10000小时训练的工作,以审读稿件为例,每天按4个小时计算,一年200天,一年800个小时,12.5年按说就应该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了。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编辑并没有实现目标,甚至有的人,5年前和5年后的工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审稿速度快了一点,对工作的无感多了一点。为什么?可能很多人陷入了努力的误区。借用吴军《见识》中对工作者误区的分析,来对照一下编辑的困境,希望对困境的观察可以带来一些解决的思考。


    误区一:简单重复。假如10000小时都是在做同样层次重复的事情,比如拿到稿子就是审读、修改,按流程把书稿处理完,下厂付印就算交差,那么再做几万小时工作,恐怕也不会有提升太多。这样的工作状态还会有一种副作用,就是丧失对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在不成功的怪圈中来回打转,逐渐连走出“怪圈”的愿望都没有了。


    误区二:林黛玉困境。林黛玉想问题想的很深,但这也是她致命的弱点。她越“精进”,适应性反而越差,懂她的人越少。编辑是杂家,因为编辑会面对各种不同的选题、不同的稿件、不同的作者,出版的趋势也会阶段性发生变化,如果过于精进在某个小领域,只了解某个门类的选题,很可能会遇到职业瓶颈而缺乏拓展的力量。当然,不要钻到某个小领域,并不等于说,所有的门类都涉足,全部蜻蜓点水,不深入,只停留在表面,对发展同样无意。在科学领域,有些科学家,掌握了源头的方法,研究什么都可以做到一流,越往后走路越宽。编辑的发展之路应该是通过某个点的精进,然后走出“面”的突破。


    误区三:狗熊掰棒子。精进的重要一环是“复用”,复用的前提是归纳总结和体系化。出版业虽然是一个行业,但是不同门类的图书、不同的出版机构、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资源背景之间,运营方式差异巨大,如何借鉴和互为“复用”目前似乎还没有非常好的模式。出版机构内部,在归纳、体系化建设上,似乎也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探索。现在已为大家熟知的“得到”App,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建立了全面、细致的控制体系,因此才有我们使用“得到”产品时的一致性感受。传统出版业和新兴内容生产商就有如东方工匠式和希腊科学体系的差别。无论是编辑个体,还是编辑部门,甚至出版机构,都似乎应该把零碎的经验体系化,为精进之路铺路搭梯。


    自我进化:思维基因式的蜕变


    科技进步带来的职业恐慌正不断出现。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多少工种的消失,产业融合将让人们不得不面临新的工作内涵挑战,知识、技术、概念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的新知识明天可能就成了常识。“中信书院”就在算法上提出可“用户驱动、技术驱动、运营驱动、内容驱动”的理念,这些看似互联网的概念,已经全面融入出版机构的出版全流程,对人们的学习、认知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出版业的内容发动机,编辑也不能置身事外。在量上的逐渐积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变化的需要了,必须要有思维基因式的蜕变。


    瑞·达利欧在《原则》中分析到,人独特的逻辑、抽象、从更高层次思考的能力,是在大脑皮层的结构中完成的。人类大脑的这些部分也在引导自己进化。引发进化的前提是有持续追求学习和改进的动力并行动。再举个小例子,我社在没有任何特殊外界力量投入的情况下,编、发靠着思维模式的进化,做出了一本又一本亲子教育领域10万+的畅销书。在年终总结会上,编辑们用“编辑在场”“为作品赋能”“长板换长板”“产品经理思维”“超级用户思维”,把工作总结会开成了一次思想碰撞会。有一位编辑同事因为家庭原因辞职了,后来又回归工作,他上班一段时间后特别感慨地说:“才两年时间,大家做书的方法我觉得看不懂了。”这个“不懂”就是“质”的进化带来的改变。


    进化如何实现?其实并不难,拿出敏锐的触觉,勇敢尝试新玩法,保持学习的热情,开放心态和思维,一次一次小的新实践就是进化最好的土壤。


    前面探讨的这些新变化,有几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职业素养,优秀的编辑传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且要终身学习的,是所有创新、前进的基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素养要求,但无论如何变,编辑那颗传播优秀文化的初心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下一篇:印刷圈外人谈印刷之最佳的色彩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