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刷文化博物馆,弘扬印刷文化
2018-07-06 14:49:25.0 来源:大中华印刷网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该主题强调博物馆创新发展理念,发挥与当地社群、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技术、方法的进步,不断拓展观众群体并增强与他们的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印刷相关的科教活动,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印刷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CPP114】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该主题强调博物馆创新发展理念,发挥与当地社群、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技术、方法的进步,不断拓展观众群体并增强与他们的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印刷相关的科教活动,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印刷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以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海印博馆)为例,作为一家印刷类的专题性场馆,上海印博馆每年馆内接待量在6.5万人次左右。2017年,该馆通过场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参加各种文化类的展览来宣传印刷文化,受众面达到43.32万人次。笔者认为,要使印刷文化宣传得以顺利展开,要做到以下三点:探索市民印刷知识普及的组织形式,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机制;探索针对不同对象的印刷知识普及教育的手段方法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教材与教具。
要使社会对印刷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仅在场馆内开展1至2小时的活动是不够的,还要走出场馆,走进社会去宣传印刷文化。要用学生与市民听得懂、看得明白的主题来传播印刷文化,如上海印博馆的品牌项目“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这个题目学生和市民一看就明白,博物馆就用这个主题来开展各项活动。如编写科普读物、拍摄科教片、开展科普讲座,再制作各类印刷互动教具,亲手印制属于自己的作品,使印刷文化的体验性、深入性、亲和性、娱乐性大大增加。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与市民了解一本书是怎样形成的,有助于学生与市民对印刷术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书本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它来之不易,不仅装满了宝贵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满载了印刷厂工人师傅们的辛勤汗水和社会各方的殷切希望,从而使人们更加爱书、读书、藏书
。
开展印刷博物馆的观后感征文活动对学生有着积极影响和意义,上海印博馆称其征文活动为“种苗行动”。2017年共收到学生寄来的观后感文章40多篇,如题为《百年印刷变迁,鉴证中国百年发展》《参观印刷博物馆的启示》《解析平版印刷的原理》《印刷文化千年演变》《祖孙三代畅谈印刷历史》《印刷术的魅力》《最后的毕业之旅》《油墨香里锦上花——观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有感》《科普之旅,美好回忆》《探秘印刷术 弘扬优秀文化》等,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印刷历史和知识的渴望,很多学生表示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印刷人,不禁让人欣慰于印刷事业后继有人。
近代以来,文化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需要一支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所以作为对社会开放的印刷博物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实现具象化传播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各大博物馆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效益,坚持特色,利用新媒体手段科普科教,为印刷业未来的发展吸引更多“新鲜力量”。
(作者系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馆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