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罗兰:印刷·生活无处不在
2005-06-02 00:00:00.0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包网
2005年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全球最大的印刷设备生产商之一—曼罗兰公司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本次展览会最大的参展商之一,曼罗兰以“印刷 ·生活无处不在”为主题,设置了一个两层的展位,参展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结合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向中国印刷界全面展现曼罗兰最具代表性的印刷科技。
曼罗兰不仅带来了在全球特别是中国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的印刷设备以及“一站式”的印刷解决方案,曼罗兰公司全球CEO、曼罗兰大中华区的全部高层均亲临现场,并出席了“2005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曼罗兰新闻发布会”, 与中国媒体见面并进行用户交流,充分体现出曼罗兰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在这次发布会后,《印刷经理人》非常荣幸地对曼罗兰全球CEO芬伯纳先生进行了专访。
首先芬伯纳先生回答了中国印刷业用户都普遍关心的“曼罗兰是否计划在中国建厂”的问题,芬伯纳先生说:“要一步一步走。”本土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在当地建厂。一方面,国外制造的设备质量更加有保证,另一方面,曼罗兰也一直在为本土化生产做着准备,曼罗兰在中国的本土化也比在其他地区更深入。芬伯纳先生以工程师为例做了说明:“像人民日报、济南日报使用的这些大型进口机器,都是曼罗兰轮转部中国的工程师调试的,客户非常认可中国工程师的技术,比之国外来的工程师,客户觉得和本土的工程师沟通起来也更加容易,所以他们很欢迎曼罗兰的这种本土化。在曼罗兰其他地区本土工程师还没有中国这么高的比率。”
谈到曼罗兰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芬伯纳先生充满了信心:“我们每个部门的业务都是在发展的,当然它们的发展步伐是不太一样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印刷业和曼罗兰在中国的发展铺就了绚烂的背景,更何况,中国的印刷业已经融入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中。“比如在包装方面,我们有一个南方的客户,其包装业务主要依赖出口,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地,这家企业的发展并不简单受制于国内的发展速度。”中国报业的发展更令曼罗兰的主打设备报轮销售如鱼得水。“1995年至今,报纸种类几乎是翻倍增长。如果跟业内人士交流的话,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企盼着2008年的到来,业务的真正增长点是在2005年和 2006年,因此所有的准备工作最好在2004年完成。”
话题一下子说到了印刷和奥运,大家都很兴奋,但同时对奥运之后如何消化增加的产能也有点迷惑。芬伯纳先生的回答则增强了人们对奥运之后行业发展的信心, “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奥运会都是一个商机,所有商家都想借这个机会发展。奥运会拉动印刷行业的发展并提升到一定高度,到达这个高度之后,即便奥运会过去了,印刷行业也不会倒退。比如现在报纸和杂志是同步的,很少有黑白的报纸,一般都是全彩的。随着奥运的热潮过后,这个行业水准也不会退回到原点,并且还会持续地发展”。
身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芬伯纳先生也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中国的印刷企业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经营建议,比如更好地了解客户等,这些并非空谈。“仔细想想,印刷企业了解自己的客户有多么深呢?”从芬伯纳先生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中国印刷企业的关切,也感受到了曼罗兰与中国印刷行业一同前行的坚定脚步。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