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油墨安全质量的控制
2006-12-27 00:00: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与此同时,食品和药品的包装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各种包装安全问题陆续曝光,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将包装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标准和法规相继出台。据悉,我国年内将对食品包装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即3C 认证)。由于这将是我国食品包装行业的首个3C 规则,因此引起了众多食品及包材生产企业的关注。认证在即,许多负责任的企业纷纷引入包装检测仪器,为顺利通过认证、赢得市场先机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屡见报端,其中相当部分问题源自食品包装质量不合格。造成包装大面积不合格的最根本原因是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完善,令一些不法企业能够顺利进入市场,《食品包装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要求食品包装材料,重点是食品、饮料行业的塑料包装、纸包装和复合包装必须通过国家认证才能投放市场,这对我国食品包装业,尤其是门槛儿较低的塑料食品包装业将起到极好的过滤作用。
产品物理机械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阻隔性差是食品包装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对食品包装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控制势在必行。新东方油墨集团作为国内从事软包装油墨产品检测研究的专业厂家,以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产品系列齐全而著称业界,拥有符合全球标准的各种软包装检测仪器,完全可以满足食品及食品包材生产企业对质量控制的要求。目前,新东方正积极关注认证管理制度及其细则中提到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标准,愿与食品厂家及包装印刷厂家增进交流,为企业顺利通过认证助一臂之力。
食品包装溶剂残留问题
国内包装材料中使用的粘合剂以溶剂型聚氨酯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仅占复合粘合剂一半的份额。在国内,除非客户要求使用无苯油墨,否则以苯类油墨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无苯油墨为主。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使用的溶剂是乙酸乙酯,使用过程中稀释剂也是乙酸乙酯(不排除个别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甲苯作为稀释剂的可能),而油墨中含有甲苯、丁酮、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等。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会大量使用甲苯。这些恰好是溶剂残留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包装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1.狙击软包溶剂残留势在必行
复合膜包装袋是食品时尚、方便的包装形式之一。但包装安全问题如溶剂残留,使市场对复合膜包装袋安全卫生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软包装袋的组成材料主要为塑料薄膜、铝箔、粘合剂及油墨。其中薄膜(包括铝箔)约占总成分的80%、粘合剂占10%、油墨占10%。
目前,“苯含量”超标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软包装行业如食品、塑料、医药复合包装所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已经成为了不安全的隐患。其所含的苯、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乙酯等残留的溶剂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尤其是苯和甲苯等苯类溶剂。苯、甲苯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液体,具有极强的毒性,可引起急性中毒,麻痹中枢神经等危害,因此必须对包装用的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
复合软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的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地残余在复合包装材料中,若含有较高残留溶剂的包装材料用来包装食品、药品等,将会危害人体健康。
复合包装是指印刷油墨的薄膜,如BOPP、PET 等,一般多用于食品包装。随着近年环保安全意识以及食品包装(保色保味)要求的提高,对复合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的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印刷包装厂家、包装袋使用客户都在寻求降低溶剂残留量的方法。
一般而言,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产生于油墨、溶剂、生产工艺过程,油墨的质量性能、稀释溶剂的干燥速度、机器的性能、环境、包装结构都会影响到溶剂残留量。由于现在国内复合包装印刷以凹版轮转印刷机印刷为主,油墨使用以含苯、酮类方式而设计,以溶剂挥发为干燥方式,油墨中一般会含不等量的甲苯、丁酮、乙酯等溶剂。各溶剂的分子量、沸点都不同,挥发速度亦不同,这就形成了各种溶剂残留量数值不一的原因。
2.溶剂残留控制难点
由于软包装产品一般先采用凹印里印,然后再进行干法复合或流延复合,国家标准只规定了最终产品溶剂残留量的上限,但没有涉及印刷阶段的溶剂残留量。在正常条件下,传统的凹印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给控制溶剂残留带来一定的难度。
3.电子雕刻
电子雕刻凹版的网穴一般是倒棱锥体,网穴深度50μm~60μm。受形状的影响,棱锥体网穴底部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很难转移出来,实际网穴的深度一般在30μm~40μm。久而久之,容易发生堵版现象,特别是高光部位的小网穴更容易发生堵塞,造成印品上小网点丢失。虽然通过调节刮刀位置或干燥箱热风可以缓解或减少此类问题酌发生,但并不是总能奏效。因此,许多操作人员不得不采取向油墨中添加慢干性溶剂(如二甲苯、丁酮、丁酯等)的做法。这些慢干性溶剂的沸点较高,必须要掌握好添加量,否则就可能埋下溶剂残留隐患。
4.凹印油墨
以溶剂型油墨为主,近年来国内市场上虽已出现了凹印水性油墨,但还没成为主流油墨。溶剂型油墨有苯类与非苯类之分,苯类油墨正被逐步淘汰。溶剂型凹印油墨使用的各类溶剂均可形成有毒、有害的排放气体。 (divid)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屡见报端,其中相当部分问题源自食品包装质量不合格。造成包装大面积不合格的最根本原因是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完善,令一些不法企业能够顺利进入市场,《食品包装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要求食品包装材料,重点是食品、饮料行业的塑料包装、纸包装和复合包装必须通过国家认证才能投放市场,这对我国食品包装业,尤其是门槛儿较低的塑料食品包装业将起到极好的过滤作用。
产品物理机械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阻隔性差是食品包装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对食品包装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控制势在必行。新东方油墨集团作为国内从事软包装油墨产品检测研究的专业厂家,以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产品系列齐全而著称业界,拥有符合全球标准的各种软包装检测仪器,完全可以满足食品及食品包材生产企业对质量控制的要求。目前,新东方正积极关注认证管理制度及其细则中提到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标准,愿与食品厂家及包装印刷厂家增进交流,为企业顺利通过认证助一臂之力。
食品包装溶剂残留问题
国内包装材料中使用的粘合剂以溶剂型聚氨酯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仅占复合粘合剂一半的份额。在国内,除非客户要求使用无苯油墨,否则以苯类油墨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无苯油墨为主。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使用的溶剂是乙酸乙酯,使用过程中稀释剂也是乙酸乙酯(不排除个别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甲苯作为稀释剂的可能),而油墨中含有甲苯、丁酮、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等。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会大量使用甲苯。这些恰好是溶剂残留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包装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1.狙击软包溶剂残留势在必行
复合膜包装袋是食品时尚、方便的包装形式之一。但包装安全问题如溶剂残留,使市场对复合膜包装袋安全卫生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软包装袋的组成材料主要为塑料薄膜、铝箔、粘合剂及油墨。其中薄膜(包括铝箔)约占总成分的80%、粘合剂占10%、油墨占10%。
目前,“苯含量”超标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软包装行业如食品、塑料、医药复合包装所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已经成为了不安全的隐患。其所含的苯、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乙酯等残留的溶剂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尤其是苯和甲苯等苯类溶剂。苯、甲苯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液体,具有极强的毒性,可引起急性中毒,麻痹中枢神经等危害,因此必须对包装用的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
复合软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的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地残余在复合包装材料中,若含有较高残留溶剂的包装材料用来包装食品、药品等,将会危害人体健康。
复合包装是指印刷油墨的薄膜,如BOPP、PET 等,一般多用于食品包装。随着近年环保安全意识以及食品包装(保色保味)要求的提高,对复合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的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印刷包装厂家、包装袋使用客户都在寻求降低溶剂残留量的方法。
一般而言,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产生于油墨、溶剂、生产工艺过程,油墨的质量性能、稀释溶剂的干燥速度、机器的性能、环境、包装结构都会影响到溶剂残留量。由于现在国内复合包装印刷以凹版轮转印刷机印刷为主,油墨使用以含苯、酮类方式而设计,以溶剂挥发为干燥方式,油墨中一般会含不等量的甲苯、丁酮、乙酯等溶剂。各溶剂的分子量、沸点都不同,挥发速度亦不同,这就形成了各种溶剂残留量数值不一的原因。
2.溶剂残留控制难点
由于软包装产品一般先采用凹印里印,然后再进行干法复合或流延复合,国家标准只规定了最终产品溶剂残留量的上限,但没有涉及印刷阶段的溶剂残留量。在正常条件下,传统的凹印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给控制溶剂残留带来一定的难度。
3.电子雕刻
电子雕刻凹版的网穴一般是倒棱锥体,网穴深度50μm~60μm。受形状的影响,棱锥体网穴底部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很难转移出来,实际网穴的深度一般在30μm~40μm。久而久之,容易发生堵版现象,特别是高光部位的小网穴更容易发生堵塞,造成印品上小网点丢失。虽然通过调节刮刀位置或干燥箱热风可以缓解或减少此类问题酌发生,但并不是总能奏效。因此,许多操作人员不得不采取向油墨中添加慢干性溶剂(如二甲苯、丁酮、丁酯等)的做法。这些慢干性溶剂的沸点较高,必须要掌握好添加量,否则就可能埋下溶剂残留隐患。
4.凹印油墨
以溶剂型油墨为主,近年来国内市场上虽已出现了凹印水性油墨,但还没成为主流油墨。溶剂型油墨有苯类与非苯类之分,苯类油墨正被逐步淘汰。溶剂型凹印油墨使用的各类溶剂均可形成有毒、有害的排放气体。 (divid)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