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花产业历史回顾与产业现状及展望
2007-01-27 00:00:00.0 来源:中国纺织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历史的回顾与产业现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处在各种物资匮乏和风云多变的年代,国内纺织印染以中小企业居多,规模厂家少,有花生产能力的厂家屈指可数,且大多集中于上海、青岛、天津带。辊筒印花机一统天下,年产花布4—10亿米。工艺技术、操作模式沿用日本、英国;印花刮刀锉磨以日本式、英国式为技术标准;某些染化料、辅料需靠进口;花筒制作以手工缩小雕刻为主、照相电子雕刻为辅。产品在100em内。品种大多是纯棉印花平细布,小花大花吡叽,印花人棉、起绒布,印花鞋面灯芯绒等。除少量19.6texx]6.4tex(30x 36)跳鲤和银河等品牌印花细布、起绒布、果子花布和手工印花丝织品出口外,大多为内销。一个花型1~3个色位,起定量‘般约几万米到几十万米。
工艺采用还原、可溶性还原、不溶性偶氮、直接、酸性染料、涂料、活性染料进行直接印花,凡拉明蓝防士林拔染印花。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在五六{年代建设的年产1亿米以上的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四大印染厂相继正常投产;改革开放中,各省市又新建一批印染厂,使印花产业得到空前的扩展。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广东、福建等省市的规模、数量,远远超过了上海、天津。浙江、江苏、1U东更为突出,其花布产量占全国近80%。全国主要印花设备增至1 040台,其中,辊筒印花机197台,平网印花机433台,2000年圆网印花机324台,印花布产量达20多亿米。织物幅宽向112 cm以上宽幅发展,品种除纯棉外,新增棉混纺、涤棉、长丝印花产品。产品趋向小批量、多花色、快交货发展,一个花样五个以上配色,数量一般在10000m左右。
通过对70年代引进的圆、平网印花装备的不断改进完善和国产多种类型的配套材料问世,摆脱了国外技术、材料的约束。
如山东EMT经济型镍网的技术指标均达到当前国际先进第三代NOVA型要求;国产JRl01系列圆网感光材料以其质量、性能、价格的优势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取代了荷兰GRl01感光材料,并走出国门,得到东南亚国家同行的青睐。镍网制作和感光胶两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了圆网印花技术的发展速度,使之占花布生产总量60%以上。鉴于圆、平网印花技术装备性能和合成纤维织物发展,以涂料、活性、分散为主流工艺,应用直接印花。由于织物、品种、规格变化,大大拓展了印花产品的使用范围。
近年来,我国印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 370家,产量从1995年136.48亿米增加至2003年251.32{乙米,约占全球印染布总量30%;印染布主要六大类产品出口75.78亿米,同比增长35.30%。印花产业依托大行业的大好形势和自身产业不断整合、改造、技术进步,产业整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产量、质量、花色品种、产品结构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2003年统计,我国拥有各种印花设备2 000余台,其中辊筒印花机145-174台,圆网印花机610—630台,平网印花机1 377台。除辊筒印花机外,70%圆、平网来自荷兰、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和国内印染机械制造佼佼者如上印机、黄石纺机、浙江印机等厂家。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