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如何反击维基百科
2007-11-05 00:00:00.0 来源:eNet硅谷动力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维基百科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个传奇,一个网民自编自改、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免费百科已经让吉米·威尔斯获得了不亚于布林、佩奇的历史地位。
不过,互联网和自由经济一样,一家独大并不是消费者的福音。Google、微软和雅虎在互联网领域展开激烈竞争、Google中国和百度在中国市场你争我夺,这都带来了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进一步免费化。
维基百科有一个对手,可惜被弄得很“惨”——这就是历史悠久的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称《不列颠百科全书》,从1768年开始编撰。据资料称,参加词条文章编写的有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甚至有诺贝尔得主奖亲自操刀。几个世纪以来,大英百科一直被尊称为“全世界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这一地位至今也不可动摇。
就好象互联网的兴起让传统报业陷入尴尬,维基百科的繁荣之下,却折射出大英百科的步履维艰和老态龙钟。
在如今网络普及之下,能够有兴趣查询印刷版、同时有足够银子购买印刷版大英百科的民众想必是寥寥无几。百科全书最大的读者群来自网络。当然,大英百科也已经推出了网络版。但是,和维基百科的表现相比,大英百科没有能够展现出其老资格的霸气。
笔者查询美国Alexa网站发现,目前,维基百科的访问量是大英百科的两百倍左右。在全球网站访问量排名上,大英百科排在四千名左右,而维基百科已经成为全球第八名。
在媒体的报道视角中,大英百科甚至呈现出一种“陈旧保守”的形象。众所周知的是,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曾经有过有关词条准确性的争论,英国《自然》杂志调查称,大英百科科学词条的准确性比维基百科好不到哪里去,引发大英百科买下半版报纸广告进行还击。
大英百科目前的疲态,笔者认为其运营模式出现了问题,难以适应互联网整体发展的潮流。
和维基百科不同的是,大英百科采取了收费模式。目前的价格是每年年费70美元。用户可以进行一番试用,如果不撤销,将开始通过信用卡扣费。在大英百科网站查询词条文章时,一部分简单内容以“简明大英百科”的形式免费提供,但是文字少得可怜。如果要阅读全文,读者将被提示注册成为会员。为了吸引读者缴费,大英百科甚至用柱状图清晰地列出,免费用户如何只能阅读到收费会员的百分之几的文字。
大英百科是否完全依靠会员收费呢?并非如此。目前,大英百科已经和Google公司合作,在网页上显示了“Google提供的广告”,此外还有Adertising.com提供的显示广告。不过这些广告放置在免费内容页面。大英百科承诺,不会向收费会员显示网络广告。
大英百科的运营思路实际上和过去的美国在线如出一辙。以高质量的服务和内容提供收费服务,对网络广告并不看重。不过,面对网络广告的高速增长、以及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免费服务,美国在线难以为继,唯有进行改革,向“内容免费、广告创收”的方向转移。统计显示,在改革启动之后,美国在线过去流失的用户先继返回,网络广告营收开始出现大幅增长。
笔者认为,美国在线的例子完全值得英百科加以借鉴。大英百科不妨取消目前的收费会员制,像维基百科那样提供全免费的查询阅读。与此同时,大英百科可以在词条文章中显示Google的文字广告。通过和Google的广告分成,大英百科完全可以“换一种活法”。
实际上,面对广告平台商的争夺,大英百科数百年历史的优质内容将成为一个“香饽饽”,他们完全可以雅虎、微软和Google进行接触,获得一份条件最优厚的合同。
内容网站和广告平台商的通盘合作,在业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包括Google和美国在线、Google和Myspace、微软和Facebook等等。
从百科全书延伸开去,最近默多克收购道琼斯公司之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是否免费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默多克也公开表示,走向免费和广告,短期之内可能影响收入,但是中长期来说是有利无弊的。显然,读者们现在关心《华尔街日报》何时走向免费。不久之前,美国主流大报《纽约时报》也宣布,取消收费板块,网站内容全部免费提供阅读。英国《金融时报》后来也宣布,将增加用户每月可以免费阅读的文章数量。
综上所述,大英百科作为百年老店,却在维基百科兴风作浪之时陷入了低迷。这种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大英百科的收费模式。面对全球互联网的免费化、广告营收化趋势,大英百科应该顺势而为。只有学习美国在线,提供免费阅读、强调网络广告营收,大英百科才能够向维基百科发起绝地反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