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津:天津老人执着包装设计 记录时代变迁
2009-08-09 10:45:52.0 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他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想起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我国的茅台酒因包装简陋而无人理睬,后来有人不慎打破了酒坛,四溢的酒香让茅台独占鳌头。只是,若没有酒香,包装再好恐怕也无法获奖。
【我要印】近日有报道称,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出了全球食品包装的新标准,该标准的出发点是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把这一标准看做是对包装实用性的规范,那么,这几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以“天价月饼”为代表的豪华包装也可归入此类。如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式红帖月饼——把称好的散装月饼用纸包好,用麻绳一扎,再加上一道福禄寿喜的红帖——如若被拿去走亲访友,多少显得有些寒酸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包装就这样渐渐偏离了它产生之初的功能,从最初锦上添花的低调内秀,发展到了现在喧宾夺主的张扬霸气。也许这种变化是跟时代紧密相连的,但是与一些有着独特韵味的老包装相比,当代成千上万的包装却未必能作为时代的见证存留下来。曾经万商辐辏的天津卫,是感受这种渐变的绝佳地点,在这里,能强烈地感受到在这种渐变中得到的以及失去的。
亲 历
包装设计,因爱好而执著
工艺美术师李柏年先生如今77岁了,精神矍铄。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包装设计行业,如今作品已有几千件。平时无论上街,还是逛超市,他总要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多看两眼,看到以前设计的包装还在用,心里会涌起满足感;他也会欣赏别人设计的包装,但是真正购物时,他决不把钱花在包装上,他说这是从事包装设计多年后的职业病。闲暇时,他就在家画国画,陶冶性情之余,也练习眼力和下笔的细腻,这两项都是包装设计必不可少的。
儿时记忆:难以恢复的老传统
60多年前,李柏年还在念中学时,也经历过类似的练习。当时他有位上过老私塾的姑姑,每天逼他写大字。“那真是蝇头小楷,笔画像针一样细,现在看到以前写的那些字,我都会害怕。”中学时学校已不流行写大字,但在姑姑的“逼迫”下,李柏年坚持了下来,并练就了一手好字。他没想到,这为他以后从事包装设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他记忆中,那时的包装“两极分化”——穷人的东西谈不上包装,去小店买三斤槽子糕,没袋没盒就用一张纸包起来,纸上面再放一张红纸;但是那些高档场合则比现在讲究,例如文利水果店,水果都是用蒲草包外加红色的点心签包装,再讲究些,则在蒲草上垫一片荷叶,水果被衬得格外水灵。那时他最高兴的事情是跟随家里的大人去劝业场,因为在那一带他能吃到文利水果店的糖堆。那糖堆不是竹签串的,而是一个大糖葫芦加各种果料,一个小竹签只插一个糖堆,不同口味的糖堆装在一个带盖的圆盒里。“穷人根本买不起,富人也不天天吃。现在谁要是能做出那样的糖堆来,才是恢复了老传统。”说起这些,李柏年很振奋。他一直感叹那时年纪小,记住的东西太少。
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头脑中,散发着独特韵味的老包装是和对老天津灯光璀璨不夜天的记忆紧密相连的。
转业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李柏年真正开始关注包装,始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他从部队转业回来,在起士林从事设计工作。
其实,他在部队开始从事的和设计有关的工作,始于参加建国十周年时军事博物馆的布展工作,而他被选中参加此项工作,则是因为从小练就的一手好字。他们那个年代都是服从分配,虽然转业后工作不太对口,但李柏年还是留在了起士林。
他已经记不起自己设计的第一个包装了,但记得那时主要从事糖纸、糖袋、糖盒、点心、巧克力的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主要是纸,个别用膜。“五六十年代不仅机器落后,像膜那样的包装材料也要靠进口。”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膜包装才相对多一些了。那时去市场买件衬衫,大多仍旧是把衬衣放在纸盒里,上面蒙一层玻璃纸。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平面图时代,平线单图,再加上糖纸面积小,在包装的过程中还会变形,不适合设计过于复杂的图案。李柏年设计的糖纸都以文字为主,主要靠色彩来吸引人。一盒子花花绿绿的糖果,只要看包装的颜色,就大体知道是什么糖。“设计时文字也很简单,只标明糖果名称、出品厂家和配料等,但效果很好。”至今,起士林的松鼠、白鹅奶糖仍是李柏年不灭的记忆。而他所提及的当时糖果包装上的简单文字,则是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商标法中规定的商品包装的必备要素。在那之后,商标法曾有过两次修改。
李柏年不是科班出身,但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促使他往这个行业中“钻”。他深知包装设计中,创意是最重要的,而创意则靠灵感和知识。他觉得从事这个行业,知识面一定要宽,所以他读古书、看典籍;他时刻观察周围的社会,就连去动物园,他都有意识地观察各种动物的动态。“做这一行,别觉得什么东西是与你无关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正是这些努力和积累,让李柏年在退休后反而更具竞争力。
退休后:创作步入黄金期
1990年,李柏年退休后被一家专门从事商品包装生产的公司聘为设计员,月工资500元。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足百元。
创意设计无疑是有“钱途”的行业,但工作的含金量也很高。夸张点说,设计者的大脑在梦中也在运转。
对于李柏年来说,技法早已不成问题。摆在他和他的同事们面前的问题,是怎么适应新的时代。
外国的设计理念早已冲进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冲进了天津,呆板的平面图不再适应那个时代了。“那时很多图案开始用减缺等技法,就是圆形的不画成圆的,一定要缺一块,就像前不久的日食。另外还有不对称。”对于习惯了传统的“圆满、对称”观念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李柏年接受了这种设计思路,但在实际设计中,他没有过多地运用这些技法,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紧跟这个时代。1990年,他为一种名为“康士力”的多味酥设计的包装上,最显眼的是《圣斗士星矢》中白鸟座圣斗士冰河的形象,当时,圣斗士和上世纪80年代的变形金刚一样,正以各种方式风靡全国。以圣斗士作为包装纸上的主角,很难说会不会引发那个时代的“买椟还珠”。
包装在产品促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个好的包装甚至能成就一个企业。1991年,天津大桥道想要进入冷食行业,这就难免要同已经成名的康乐冷食竞争。大桥道进军冷食行业的头一炮是名为“透心凉”的水果味奶油冰棍,李柏年就是其包装的设计者。包装袋上栩栩如生的椰子树、大菠萝和开瓣橘子也成了一代人的回忆,当时的厂长对他的设计也极为赞赏。冰棍卖得很好,李柏年每天上班都要经过西站,当时西站的卫生状况远不如现在好,满地都是“透心凉”的包装袋。这样的情况多少也反映出“透心凉”当时在津城炎炎烈日下热卖的场景。
新世纪:新型包装有道理
千禧年来临时,李柏年已经年近古稀。
电脑技术飞速发展,手工绘图慢慢被淘汰了。“如果再年轻20岁,我一定能学会电脑,和年轻人一较长短。”一代新人换旧人,人终归要服老。“虽然这一行很难,但我从培养爱好开始,爱好就执著,执著就能克服困难。”
电子时代膜包装已经不稀奇,荧光膜、纸塑结合的包装膜都已随处可见,用来防止透气从而达到保鲜效果的金属膜、真空包装膜也早已普及。在包装行业服务多年,李柏年反感那些豪华包装,但认为这些改变都是必须的。他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包装随之提高也是合情合理的。以前我国是一流商品,二流包装,影响了外贸出口的发展。
他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想起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我国的茅台酒因包装简陋而无人理睬,后来有人不慎打破了酒坛,四溢的酒香让茅台独占鳌头。只是,若没有酒香,包装再好恐怕也无法获奖。
在书房,李柏年展示了他设计的部分包装,从食品到日用品应有尽有,设计的商标琳琅满目。到底设计过多少包装,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对于日新月异的包装界来说,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其中有些流传下来,有些则很快淹没在了这个速食时代中。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