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报纸如何办微博?
2011-08-09 17:20:30.0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和地方两会报道中,国内的一些纸媒集中试水微博。有一些报纸开设了微博栏目,有的栏目叫“微说”、“微言”、“微观两会”,有的版面干脆就叫“微博”。这些版面形式设计新颖,采用了网页和微博的很多元素,有的模仿国内一些知名网站微博的设计形式,内容多是直接引用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和网友的微博,成为两会报道的一种形式创新。
【CPP114】讯:不到两年的时间,微博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就迅速走红。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为了适应这种传播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微博版或栏目。这些栏目一般设计成网页格式,使用网络语言,将微博元素嫁接到版面,成了有“报纸特色”的微博,或是有“微博特色”的版面。其实,在模仿的背后,报纸办微博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传统媒体该如何看待国内微博的发展现状?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开发新媒体空间?
现状:纸媒纷纷效仿微博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和地方两会报道中,国内的一些纸媒集中试水微博。有一些报纸开设了微博栏目,有的栏目叫“微说”、“微言”、“微观两会”,有的版面干脆就叫“微博”。这些版面形式设计新颖,采用了网页和微博的很多元素,有的模仿国内一些知名网站微博的设计形式,内容多是直接引用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和网友的微博,成为两会报道的一种形式创新。
实际上,自从2009年微博新媒体在国内一出现,报纸就对这一全新的传播形式给予了高度关注。而随着微博的迅速走红,其开放性和即时性的传播效果让纸媒逐渐感觉到“羡慕嫉妒恨”,有的纸媒就尝试将微博应用于现场新闻的采写,并出现了相应的微博栏目。微博在还原现场、即时报道方面令新闻更充实、更富立体感。
但纸媒毕竟不是网络,为建立稳定的微博来源,有的媒体要求自己的记者编辑注册微博,鼓励记者在采访中发微博;有的与国内各大微博网站联手,对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名编名记微博加以认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利用各自优势,在对方的读者群里圈地,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关注。
本质:此微博不是真微博
在所有的合作和模仿背后,我们又不难看出,受传播形式的制约,报纸的微博栏目无论如何推陈出新,它从未脱离报纸的编辑思维,报纸的微博充其量就是一个“披着微博外衣”的言论版。
首先,报纸微博的内容,大都是从网上摘抄来的。报纸编辑为了获取精彩的言论,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选择最适合版面的话题,然后从中筛选和过滤,而这一过程,显然就失去了微博“自言自语”的自由涵义。这些经过加工的微博,已丧失了网络形态,成为报纸语言。
其次,微博栏目无法实现即时互动。它们只是单向地向读者传达一种观点,这与微博互动、转发、关注等多层交流的方式在原则上相悖。这样的版面再精细,栏目再可读,相对于丰富的网络世界,大家看到的,仍是生硬的网页截图。真正意义上的报网互动还是无法从栏目中得以体现。做不到互动,更别说几何级的扩散传播了。
还有,微博版的内容依赖传统媒体自身的编辑记者来生硬地充实,这从内容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使用微博最多的人群是普通的手机用户和网友,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之间彼此互粉,自然状态下的微博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甚至总编辑,这是传统的纸媒所望尘莫及的。
可见,目前纸媒创办的微博版在本质上只是传播形式的一种包装,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博,但由于这种包装对习惯了传统报纸版面的读者充满了新鲜感,从而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环球时报社评:传统媒体不应沦为微博印刷版
温州动车事故透视 传统媒体应反思
传统媒体的未来:渐进式发展已不能满足需要
传统媒体转型探析:利用报纸品牌打造电子报
现状:纸媒纷纷效仿微博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和地方两会报道中,国内的一些纸媒集中试水微博。有一些报纸开设了微博栏目,有的栏目叫“微说”、“微言”、“微观两会”,有的版面干脆就叫“微博”。这些版面形式设计新颖,采用了网页和微博的很多元素,有的模仿国内一些知名网站微博的设计形式,内容多是直接引用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和网友的微博,成为两会报道的一种形式创新。
实际上,自从2009年微博新媒体在国内一出现,报纸就对这一全新的传播形式给予了高度关注。而随着微博的迅速走红,其开放性和即时性的传播效果让纸媒逐渐感觉到“羡慕嫉妒恨”,有的纸媒就尝试将微博应用于现场新闻的采写,并出现了相应的微博栏目。微博在还原现场、即时报道方面令新闻更充实、更富立体感。
但纸媒毕竟不是网络,为建立稳定的微博来源,有的媒体要求自己的记者编辑注册微博,鼓励记者在采访中发微博;有的与国内各大微博网站联手,对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名编名记微博加以认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利用各自优势,在对方的读者群里圈地,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关注。
本质:此微博不是真微博
在所有的合作和模仿背后,我们又不难看出,受传播形式的制约,报纸的微博栏目无论如何推陈出新,它从未脱离报纸的编辑思维,报纸的微博充其量就是一个“披着微博外衣”的言论版。
首先,报纸微博的内容,大都是从网上摘抄来的。报纸编辑为了获取精彩的言论,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选择最适合版面的话题,然后从中筛选和过滤,而这一过程,显然就失去了微博“自言自语”的自由涵义。这些经过加工的微博,已丧失了网络形态,成为报纸语言。
其次,微博栏目无法实现即时互动。它们只是单向地向读者传达一种观点,这与微博互动、转发、关注等多层交流的方式在原则上相悖。这样的版面再精细,栏目再可读,相对于丰富的网络世界,大家看到的,仍是生硬的网页截图。真正意义上的报网互动还是无法从栏目中得以体现。做不到互动,更别说几何级的扩散传播了。
还有,微博版的内容依赖传统媒体自身的编辑记者来生硬地充实,这从内容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使用微博最多的人群是普通的手机用户和网友,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之间彼此互粉,自然状态下的微博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甚至总编辑,这是传统的纸媒所望尘莫及的。
可见,目前纸媒创办的微博版在本质上只是传播形式的一种包装,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博,但由于这种包装对习惯了传统报纸版面的读者充满了新鲜感,从而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环球时报社评:传统媒体不应沦为微博印刷版
温州动车事故透视 传统媒体应反思
传统媒体的未来:渐进式发展已不能满足需要
传统媒体转型探析:利用报纸品牌打造电子报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