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刷期刊转型:要的不是华丽是靠谱
2013-01-23 10:41:28.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1月16日~18日,在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四期期刊数字新媒体创新与实务高级研修班上,来自行业前沿的多位专家、学者就“期刊转型移动互联网”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CPP114】讯:在传媒业频繁受到新媒体冲击与挑战的今天,对传统期刊业来说,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全新的发展空间、转型新媒体成为各家期刊单位共同的诉求。1月16日~18日,在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四期期刊数字新媒体创新与实务高级研修班上,来自行业前沿的多位专家、学者就“期刊转型移动互联网”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期刊转型:要的不是华丽是靠谱
从2013年起,我们再也看不到印刷版《新闻周刊》了。
2012年岁末,全美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停止印刷纸质版的消息瞬间爆炸,这枚重型炸弹让处在寒冬期的期刊业更加焦虑。有人说,作为目前结束印刷本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闻周刊》的转型是否说明期刊业跳下“数字化大海”的探索之路在所难免?
按照该杂志主编的话说,会有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走上这条路,全面转向数字出版的《新闻周刊》不过是先行者。在数字化发展愈加迅速的今天,寻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出路早已成为期刊业的共识。关键是,传统期刊要避免关门停刊的命运,究竟该转什么?如何转?
关于思维—— 移动互联思想 比技术更重要
从个人台式电脑的使用到平板电脑的畅销,从智能手机的初级应用再到如今一大再大的手机屏幕……在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更替中,很多人都能深切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变化。
每一次技术的改进,都在不自觉中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从翻阅纸质读物到习惯屏幕阅读,从趴在电脑上看新闻、找资料到习惯利用移动终端,从自己欣赏到习惯分享阅读……对传统期刊业来说,每一种变化不仅给传统期刊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也一次次刺激着期刊发展的敏感神经。为适应这种改变,期刊业不断追逐技术的脚步,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于是,眼花缭乱的创新在期刊界上演:网络电子版、手机报、云阅读、官方微博以及伴随移动智能终端而来的APP风潮……可是,没有人知道,这些夹杂着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尝试究竟哪一个才是拯救期刊于水火之中的“靠谱稻草”,究竟什么才是期刊转型数字出版、变身新媒体的关键?
“移动互联思想比技术更重要”,多看阅读副总裁胡晓东的观点引起了很多人的认同。之所以这样认为,在胡晓东看来,技术改变的是用户的行为习惯,比如说,云阅读习惯的形成、屏阅读文化形成以及社会化阅读等。但是,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习惯,“技术的东西是很容易贬值的,技术永远不是问题。移动互联带来用户习惯思维的变化,同样,我们的思想远比技术更重要”。
同样的观点来自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谈判总监齐忻,在被问及现在的数字媒体该怎么做、数字期刊该怎么做时,齐忻答曰,数字期刊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其次才能谈到方法,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修正。“很多传统媒体做转型数字出版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存在思维惯性,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思维特征并不一定能够理解。”
“如果期刊要做新媒体,一定是个重建的过程。要将传统媒体的东西,放到一个新的平台上,打破重新做。单纯的平移、复制模式一定是很难走得通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一语道破很多期刊换汤不换药的新媒体转型没有未来。
对此,胡晓东也认为,“做新媒体不一定是在自己传统的媒体上进行。新瓶装了旧酒依然是旧的,用户还是希望看到新的东西。否则很难成功。《THE DAILY》消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期刊转型:要的不是华丽是靠谱
从2013年起,我们再也看不到印刷版《新闻周刊》了。
2012年岁末,全美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停止印刷纸质版的消息瞬间爆炸,这枚重型炸弹让处在寒冬期的期刊业更加焦虑。有人说,作为目前结束印刷本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闻周刊》的转型是否说明期刊业跳下“数字化大海”的探索之路在所难免?
按照该杂志主编的话说,会有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走上这条路,全面转向数字出版的《新闻周刊》不过是先行者。在数字化发展愈加迅速的今天,寻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出路早已成为期刊业的共识。关键是,传统期刊要避免关门停刊的命运,究竟该转什么?如何转?
关于思维—— 移动互联思想 比技术更重要
从个人台式电脑的使用到平板电脑的畅销,从智能手机的初级应用再到如今一大再大的手机屏幕……在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更替中,很多人都能深切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变化。
每一次技术的改进,都在不自觉中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从翻阅纸质读物到习惯屏幕阅读,从趴在电脑上看新闻、找资料到习惯利用移动终端,从自己欣赏到习惯分享阅读……对传统期刊业来说,每一种变化不仅给传统期刊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也一次次刺激着期刊发展的敏感神经。为适应这种改变,期刊业不断追逐技术的脚步,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于是,眼花缭乱的创新在期刊界上演:网络电子版、手机报、云阅读、官方微博以及伴随移动智能终端而来的APP风潮……可是,没有人知道,这些夹杂着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尝试究竟哪一个才是拯救期刊于水火之中的“靠谱稻草”,究竟什么才是期刊转型数字出版、变身新媒体的关键?
“移动互联思想比技术更重要”,多看阅读副总裁胡晓东的观点引起了很多人的认同。之所以这样认为,在胡晓东看来,技术改变的是用户的行为习惯,比如说,云阅读习惯的形成、屏阅读文化形成以及社会化阅读等。但是,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习惯,“技术的东西是很容易贬值的,技术永远不是问题。移动互联带来用户习惯思维的变化,同样,我们的思想远比技术更重要”。
同样的观点来自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谈判总监齐忻,在被问及现在的数字媒体该怎么做、数字期刊该怎么做时,齐忻答曰,数字期刊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其次才能谈到方法,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修正。“很多传统媒体做转型数字出版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存在思维惯性,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思维特征并不一定能够理解。”
“如果期刊要做新媒体,一定是个重建的过程。要将传统媒体的东西,放到一个新的平台上,打破重新做。单纯的平移、复制模式一定是很难走得通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一语道破很多期刊换汤不换药的新媒体转型没有未来。
对此,胡晓东也认为,“做新媒体不一定是在自己传统的媒体上进行。新瓶装了旧酒依然是旧的,用户还是希望看到新的东西。否则很难成功。《THE DAILY》消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相关新闻:
- ·????????????????? 2013-01-22 10:12:31.0
- ·唱片大佬HMV申请破产 印刷实体书是否“兔死狐悲”? 2013-01-18 11:39:50.0
- ·英国传统印刷业务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2013-01-16 14:23:13.0
- ·2012年印刷版期刊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012-12-29 09:10:5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