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国印刷业: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继续发展
2013-02-19 10:22:19.0 来源:科印网 责编:王岑
- 摘要:
- 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印刷业更是面临数字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从美国到加拿大、从德国到日本传统印刷业还都出现了持续下滑。
【CPP114】讯: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印刷业更是面临数字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从美国到加拿大、从德国到日本传统印刷业还都出现了持续下滑。因此,对中国印刷业的现状做一番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明确方向、继续发展,对做好2013年的工作十分重要。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成绩
纸张和泥活字虽然发明于中国,但近代的中国印刷业并不发达,直到改革开放前还存在着印刷设备落后、出书周期长等严重问题。统计显示,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第一年,全国的印刷产值仅有47.97亿人民币,远比不上现时稍大一点省份一年的印刷产值。
是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印刷业的突飞猛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加盟印刷事业;单个企业的规模今非昔比,年销售不到3亿已经进不了中国印刷业前百强;印前、印刷与印后设备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印刷、胶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各种印刷工艺基本齐全;承接的海外印刷业务占据一定比重;……。按照主管印刷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在这一行业工作的员工351.9万,产值达到8677亿,工业增加值2324.9亿,印刷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门类中的重要一分子,中国的印刷业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或第三的领先地位。
从1979年的48亿到2011年的8600多亿,33年时间里印刷工业产值几乎增长了180倍,印刷业的发展当然建筑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变化下。所以,无论我们现时的工作还存在多少有待改进的环节,面临着多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摆在新一代印刷人面前的任务是:利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机遇,完成传统印刷业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印刷业向现代服务业、向文化产业方向的转型升级;探究适合印刷业继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我国由现时的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进军的奋斗目标。
应该肯定供大于求是印刷业的现状
印刷业现时的基本问题是供大于求,差异化经营不够,生产效率不高与经营收益的走低,这一切导致企业经营者对继续提高员工收入感到力不从心,反之,员工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线客观上导致新人入职积极性的下降,员工流动性的增加,最终影响了整支队伍技术素养的提高。个别全国操作技能大赛的评委甚至认为,获得高等级证书的对象是多了,但素质却未必敢于恭维。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承受能力偏弱的企业将率先被淘汰出局。所以,印刷企业的领导对面临的局势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应该主动求变,顺势发展,决不能甘心情愿的充当跟随者,任凭大潮冲刷起伏。
印刷业的供过于求既有市场经济这双无形的手在调节的因素,也有舆论不当引导行业投资过速发展的因素,对此我们不应否定。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把印刷看作是“朝阳工业”“都市型工业”“绿色工业”,大张旗鼓地鼓励发展,现在又竭尽全力地要求企业贯“绿”达标;在“除东南亚外,很多人都把印刷看作是一个夕阳产业而不是朝阳产业”的时候,“中国却把印刷业看做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产业,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英国印刷业专家安特鲁·特瑞布特语)。这一切说明,我们对印刷业发展“势”的把握上还有缺陷。
早在数百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就说过:“某一行业,当许多富商都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事实就是如此,过于庞大的印刷生产能力几乎使得印刷企业在同供应链上游企业谈判时缺乏应有的话语权,结果上游企业向印刷转嫁生产成本的现象越来越多,印刷的利润空间则越来越小,日子日益过得艰难。印刷业的这种状况也只有通过自觉与不自觉地整顿,最终求得供需双方间的重新平衡,这虽然是痛苦的,但又是无奈的。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成绩
纸张和泥活字虽然发明于中国,但近代的中国印刷业并不发达,直到改革开放前还存在着印刷设备落后、出书周期长等严重问题。统计显示,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第一年,全国的印刷产值仅有47.97亿人民币,远比不上现时稍大一点省份一年的印刷产值。
是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印刷业的突飞猛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加盟印刷事业;单个企业的规模今非昔比,年销售不到3亿已经进不了中国印刷业前百强;印前、印刷与印后设备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印刷、胶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各种印刷工艺基本齐全;承接的海外印刷业务占据一定比重;……。按照主管印刷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在这一行业工作的员工351.9万,产值达到8677亿,工业增加值2324.9亿,印刷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门类中的重要一分子,中国的印刷业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或第三的领先地位。
从1979年的48亿到2011年的8600多亿,33年时间里印刷工业产值几乎增长了180倍,印刷业的发展当然建筑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变化下。所以,无论我们现时的工作还存在多少有待改进的环节,面临着多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摆在新一代印刷人面前的任务是:利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机遇,完成传统印刷业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印刷业向现代服务业、向文化产业方向的转型升级;探究适合印刷业继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我国由现时的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进军的奋斗目标。
应该肯定供大于求是印刷业的现状
印刷业现时的基本问题是供大于求,差异化经营不够,生产效率不高与经营收益的走低,这一切导致企业经营者对继续提高员工收入感到力不从心,反之,员工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线客观上导致新人入职积极性的下降,员工流动性的增加,最终影响了整支队伍技术素养的提高。个别全国操作技能大赛的评委甚至认为,获得高等级证书的对象是多了,但素质却未必敢于恭维。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承受能力偏弱的企业将率先被淘汰出局。所以,印刷企业的领导对面临的局势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应该主动求变,顺势发展,决不能甘心情愿的充当跟随者,任凭大潮冲刷起伏。
印刷业的供过于求既有市场经济这双无形的手在调节的因素,也有舆论不当引导行业投资过速发展的因素,对此我们不应否定。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把印刷看作是“朝阳工业”“都市型工业”“绿色工业”,大张旗鼓地鼓励发展,现在又竭尽全力地要求企业贯“绿”达标;在“除东南亚外,很多人都把印刷看作是一个夕阳产业而不是朝阳产业”的时候,“中国却把印刷业看做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产业,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英国印刷业专家安特鲁·特瑞布特语)。这一切说明,我们对印刷业发展“势”的把握上还有缺陷。
早在数百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就说过:“某一行业,当许多富商都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事实就是如此,过于庞大的印刷生产能力几乎使得印刷企业在同供应链上游企业谈判时缺乏应有的话语权,结果上游企业向印刷转嫁生产成本的现象越来越多,印刷的利润空间则越来越小,日子日益过得艰难。印刷业的这种状况也只有通过自觉与不自觉地整顿,最终求得供需双方间的重新平衡,这虽然是痛苦的,但又是无奈的。
- 相关新闻:
- ·安徽新华印刷成立时代新华数字印刷中心 2013-02-19 10:14:37.0
- ·ASG将美墨及亚洲凹版印刷资产出售给Amcor 2013-02-19 09:17:45.0
- ·一纸箱厂无证印刷被立案调查 2013-02-17 22:34:50.0
- ·甘肃省重点发展五个优势文化产业 首推出版印刷业 2013-02-15 22:10:51.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