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淮珠:做印刷领域的“裁缝师”
2014-08-19 09:30:08.0 来源:今日印刷 责编:徐赳赳
- 摘要:
- 爽朗、耿直的性格特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劳、要强的生活态度,这就是采访完王淮珠老师之后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CPP114】讯:爽朗、耿直的性格特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劳、要强的生活态度,这就是采访完王淮珠老师之后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如今“王淮珠”在印刷行业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她既是一位极具权威的印后专家,也是一位拥有60余载从业经历的老印刷人。在她看来,做印后就像是做“裁缝”,因为通过印后加工而成的完美印刷品,就像是裁缝用上好的布料设计而成的精美服装。所以,在我们的眼中,王淮珠老师更像是一位奉献于印刷领域的“裁缝师”。
从“小淮珠”到“辣珠子”
想必不用问,大家也知道现在11岁的孩子都在做什么,上学读书、回家玩耍应该就是他们全部生活的重心。可是对于1939年出生的王淮珠来说,她已于1951年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时,王淮珠老师首先回忆起她从事印后装订工作的30年时间,她的风趣幽默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王淮珠老师说,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她11岁便以“低龄童工”的身份进入了荣记装订局(后来重组后更名为经建装订厂),当时为了顺利得到这份工作,甚至还谎称已经12岁。刚进入工厂的王淮珠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淮珠”。其实,如今的印后权威专家,当年也是一步步从最基础的印后学徒工做起的。但是在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王淮珠的学徒生涯自然变得格外艰辛。她说,很多靠实践才能掌握的技术或工艺,都是趁师傅上厕所的时间偷学的。而且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高,甚至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但也正因如此。王淮珠自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要强的优秀品质。
1959~1979年,凭借连续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厂先进工作者的出色表现,王淮珠又被调入新华印刷厂工作。期间,有着不服输性格的她,即便是怀有身孕,工作业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在1965年她还创造了双手配页法,配页数量达到历史最高量。后来又接手统计工作,“能者多劳”的她还把工作范畴拓展到了质量监管、生产材料领取等方面,就连厂里的宣传标语也全全由她代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淮珠的要求之下,厂里的产能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些都是靠提高工人绩效考核换来的,为此很多人都称她是比资本家还会算计的“辣珠子”。但与此同时,王淮珠也全心全意为大家谋求福利,产能和质量的提升也为大家提高了工资。终于,拥有“辣珠子”称号的王淮珠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尽管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等各种外在因素很多,但未能消减王淮珠坚持学习深造的动力,她每天都是准时到夜校上课,而且不占用一分一秒的工作时间,将工作和学习安排得非常合理,互不影响。早在北大业校期间,王淮珠就曾为几位“中国通”的北大留学生讲过课,内容是《国家与革命》的第一章“暴力革命”,后来他们在其出版的《中国女工了不起》中的一篇文章里还对王淮珠大加赞赏。或许,对于性格爽朗,善于表达的王淮珠来说,她骨子里就有着当老师的基因。
从“教员”到“校长助理”
1979年,时值北京印刷学校成立,校方力邀王淮珠前去执教,主要负责印后装订的相关课程。一方面,她考虑到国内印刷行业一直缺少全面系统的印后装订教学;另一方面,也想将自己从业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心得传承下去,为印刷行业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就这样,王淮珠开始了在北京印刷学校培育英才的执教生涯。她先担任教员、教研室主任,后又担任校长助理,退休后还被北京印刷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为中国印刷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此外,在执教期间,她还曾经在全国各地为来自不同阶层的印后装订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次授课培训,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听课人次达万余人。
与此同时,凭借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王淮珠还先后在印刷行业的各大刊物发表过有关印后管理、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文章50余篇、约10万余字。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用20多年的时间撰写了《书刊装订工艺》、《新编装订材料知识》、《精、平装工艺与材料》、《印刷业考工教材精平混合工》、《印后装订1000问》等8本专业书籍,共计160余万字。此外,她编写的装订教材大纲和复习参考书大约4;5字左右,并参与“全国印刷行业标准”中装订专业部分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如今“王淮珠”在印刷行业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她既是一位极具权威的印后专家,也是一位拥有60余载从业经历的老印刷人。在她看来,做印后就像是做“裁缝”,因为通过印后加工而成的完美印刷品,就像是裁缝用上好的布料设计而成的精美服装。所以,在我们的眼中,王淮珠老师更像是一位奉献于印刷领域的“裁缝师”。
从“小淮珠”到“辣珠子”
想必不用问,大家也知道现在11岁的孩子都在做什么,上学读书、回家玩耍应该就是他们全部生活的重心。可是对于1939年出生的王淮珠来说,她已于1951年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时,王淮珠老师首先回忆起她从事印后装订工作的30年时间,她的风趣幽默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王淮珠老师说,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她11岁便以“低龄童工”的身份进入了荣记装订局(后来重组后更名为经建装订厂),当时为了顺利得到这份工作,甚至还谎称已经12岁。刚进入工厂的王淮珠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淮珠”。其实,如今的印后权威专家,当年也是一步步从最基础的印后学徒工做起的。但是在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王淮珠的学徒生涯自然变得格外艰辛。她说,很多靠实践才能掌握的技术或工艺,都是趁师傅上厕所的时间偷学的。而且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高,甚至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但也正因如此。王淮珠自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要强的优秀品质。
1959~1979年,凭借连续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厂先进工作者的出色表现,王淮珠又被调入新华印刷厂工作。期间,有着不服输性格的她,即便是怀有身孕,工作业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在1965年她还创造了双手配页法,配页数量达到历史最高量。后来又接手统计工作,“能者多劳”的她还把工作范畴拓展到了质量监管、生产材料领取等方面,就连厂里的宣传标语也全全由她代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淮珠的要求之下,厂里的产能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些都是靠提高工人绩效考核换来的,为此很多人都称她是比资本家还会算计的“辣珠子”。但与此同时,王淮珠也全心全意为大家谋求福利,产能和质量的提升也为大家提高了工资。终于,拥有“辣珠子”称号的王淮珠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尽管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等各种外在因素很多,但未能消减王淮珠坚持学习深造的动力,她每天都是准时到夜校上课,而且不占用一分一秒的工作时间,将工作和学习安排得非常合理,互不影响。早在北大业校期间,王淮珠就曾为几位“中国通”的北大留学生讲过课,内容是《国家与革命》的第一章“暴力革命”,后来他们在其出版的《中国女工了不起》中的一篇文章里还对王淮珠大加赞赏。或许,对于性格爽朗,善于表达的王淮珠来说,她骨子里就有着当老师的基因。
从“教员”到“校长助理”
1979年,时值北京印刷学校成立,校方力邀王淮珠前去执教,主要负责印后装订的相关课程。一方面,她考虑到国内印刷行业一直缺少全面系统的印后装订教学;另一方面,也想将自己从业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心得传承下去,为印刷行业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就这样,王淮珠开始了在北京印刷学校培育英才的执教生涯。她先担任教员、教研室主任,后又担任校长助理,退休后还被北京印刷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为中国印刷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此外,在执教期间,她还曾经在全国各地为来自不同阶层的印后装订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次授课培训,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听课人次达万余人。
与此同时,凭借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王淮珠还先后在印刷行业的各大刊物发表过有关印后管理、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文章50余篇、约10万余字。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用20多年的时间撰写了《书刊装订工艺》、《新编装订材料知识》、《精、平装工艺与材料》、《印刷业考工教材精平混合工》、《印后装订1000问》等8本专业书籍,共计160余万字。此外,她编写的装订教材大纲和复习参考书大约4;5字左右,并参与“全国印刷行业标准”中装订专业部分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 相关新闻:
- ·印刷后道工艺、设备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2013-08-14 09:46:05.0
- ·王淮珠:我国印后工艺技术趋于多元个性化 2013-08-05 14:32:30.0
- ·于珍、王德茂等印刷界元老莅临我要印新闻直播间 2013-06-07 14:41:16.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