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图书馆是怎样炼成的
2017-12-08 10:07:08.0 来源:网络 责编: S9
- 摘要:
- 在哈佛大学,坐落着一个赫赫有名的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这里收藏着八十多万册中文图书,其中的善本古籍特藏,以其质量之高、数量之大享誉世界。可以说,这里是西方世界最大、最好的中国善本收藏地之一。
至今,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书架上,还可以看到《汉和图书分类法》。
1927年,霍尔遗产董事会同意实施哈佛大学与中国燕京大学的合作计划。1928年1月4日,哈佛燕京学社作为教育机构正式注册成立。原哈佛学院图书馆的汉和文库,也随之成为汉和图书馆,归属于哈佛燕京学社。当时,在哈佛燕京学社担任职务的多是历史学家,如首任社长陈垣,其后的吴雷川、容庚、顾颉刚等,裘开明则担任汉和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
之后,购书几乎成了汉和图书馆的首要工作。为了求得好书,尤其是善本书和一些珍稀书,馆长裘开明可谓呕心沥血。1965年,68岁的裘开明退休。回顾图书馆三十多年的购书历程,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8年至1936年;第二阶段从1937年到1945年;第三阶段则从1946年到1964年。
1928年,汉和图书馆与燕京大学图书馆开始在北平联合购买中文图书,这种合作一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才结束。在这段时期,汉和图书馆将购书权委托给北平的燕京大学图书馆,并在燕京大学成立了一个哈佛燕京图书信息中心,由目录学家顾廷龙负责。当时,具体负责图书采购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洪煨莲。如今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所藏的大部分明清时期的文学典籍、大型选集、各个省的地方辞典,以及各种经典和历史书籍,都购于这个时期。1936年,刘曼仙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当时汉和图书馆的藏书大概已有七万册之多。
第二个阶段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北京和上海,很多家庭因遭遇困境不得不出售藏书,许多古籍和手稿出现在上海和北京书市。汉和图书馆借机收购了大量明清时期的木版印刷古籍,以及一些作者的亲笔手稿。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汉和图书馆的购书进入第三个阶段。当时,日本一片废墟,经济极其萧条。大量的古旧书开始出现在日本的图书市场,其中包括一些从中国运走的、版本非常好的珍贵书籍。于是,裘开明精明地将购书地点从中国转向了日本。
他写道:“大约在1950年,我们直接去了东京、京都、大阪和其他日本城市的知名书店,与各种组织和个人竞争买中国古书,特别是日本东方图书馆和国立国会图书馆。一俟收到图书目录和传真,我们就立即核对图书目录与订购单。为此,我们常常核对到深夜,然后立即发电报订购。这样,日本书店就可以把书在当晚或是第二天早上寄给我们。”
“可即便我们以这样的速度下订单,依然没有办法保证可以买到我们想买的书。我们发现,很多在日本买的中国古书来自中国北方。简而言之,哈佛当时买的大部分书,是抗战期间从北京或是其他被日本占领的城市,被日本人或是中国旅行者带到日本的。”
这个时期,汉和图书馆从日本购买了许多善本和珍稀书籍,如宋代印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明代印刷的《明心宝鉴》、《峥霄馆》和《春秋繁露》,以及收录了七百多封书信的《明诸名家尺牍》。
- 相关新闻:
- ·重现千年前古老造纸术 国内外专家共商“开化纸”复兴 2017-11-24 11:26:04.0
- ·建筑书店这样迈向复合式经营 2017-11-20 14:24:01.0
- ·四百读者参与 纸质书阅读挑战赛 2017-11-13 13:17:1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