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真的会消失吗? 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
2012-06-27 09:09:14.0 来源:辽沈晚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本月中,上海市教育部门披露,今年9月开学时,上海各区都将有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再过两三年,“电子书包”可能会完全取代纸质课本。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引起舆论对纸质书命运和纸质阅读的关注。
【CPP114】讯:纸质书真的会消失吗
本月中,上海市教育部门披露,今年9月开学时,上海各区都将有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再过两三年,“电子书包”可能会完全取代纸质课本。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引起舆论对纸质书命运和纸质阅读的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阅读凭借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仅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图书的创作、编辑、出版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背景下,代表传统阅读方式的纸质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甚至面临消失的可能。
不过,正当人们越来越相信纸质书终将被电子书取代的时候,不同的调查、数据、现象、讨论却一再显示出,大多数普通读者仍然将纸质书视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阅读载体,并且,他们认同纸质书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并不是一台普通的电子阅读器能够替代的。
因此,尽管数字化阅读不可阻挡地重构着每一个人对阅读的理解,但是,它真正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方式,而不是观念。
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
美国琼甘兹库尼中心不久前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在1200名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家长中,大部分人认为,纸质书仍然是他们与孩子的阅读偏好。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更加沉浸在增强型电子书而非纸质书的阅读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可能下降。
事实上,尽管数字化阅读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海量阅读,但是,那些深植于观念中的传统阅读追求并未如想象般轻易地消失。
今年4月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纸质书的阅读量增加却较为缓慢。不过,调查结果还显示,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更有11.8%的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承认,在读完电子书后还购买了该书的纸质版。这一结果表明,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而通过纸质书阅读更能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纸质书的收藏价值也受到读者的重视。
6月16日,上海静安中心商业区挂起了一块“新华书店”的招牌,这一看似普通的事件,却被当地媒体称为“实体书店又一次奏响振兴之音”。数字化阅读的迅速发展压缩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也压缩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几乎所有城市的报纸中都曾经出现过包含有“书店缩水”、“告别书店”等字样的新闻标题。于是,一间新华书店的开张便被赋予了某种重要的“复苏”和“振兴”的含义。
种种现象表明,纸质书的境遇和前途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艰难,广大读者对纸质书仍然抱持着信任和期待,而市场对纸质书也存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需求。
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
随着电脑、手机以及电子阅读器的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不少产品的宣传语中特别强调产品“更具有纸质阅读的感受”。不过,机器始终是机器,即便是iPhone4S和新iPad的显示效果已经十分接近纸质书,但是,那也仅仅是眼睛所感受到的,手掌所及仍然很难取代纸的质感。由此可见,纸质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体验,至今仍然是机器所不能完全企及的。因此,对于纸质阅读体验的追求,变成了数字化浪潮中不时出现的反潮流。那些经常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的读者,反而更能体会纸质阅读的优点。
在百度网上,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总结一下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缺点?”网友“萌之萤火虫”回复说:“纸质书方便涂写、阅读舒适、有真实感,但是,不便于携带和整理;而电子书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易于传播、信息量大,缺点则包括信息容易丢失,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有较大的伤害等。”这一对比或许不甚全面,但是,也基本概括出一般读者对两种阅读载体的基本感受。
电子书具有易携带、易删除、易修改的特点,一方面确实为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冲淡了阅读的价值感。相较而言,纸质书除了形式上更具真实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和趣味。因而,有人说过:“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此味道,既是书之味,更是文化之味。
近年来,为了推动广大读者回归纸质阅读,不少城市打出了“书香社会”、“书香城市”的口号,甚至还在世界读书日举办“吃书”趣味活动,借此呼吁读者重视纸质阅读。
今年以来,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多次炮轰电子书,他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并担心电子侵权有朝一日可能会毁掉出版业,甚至毁掉写作。乔纳森的担忧反映出文学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一种普遍心理。南京大学教授吴俊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专门谈到数字化时代给创作和阅读带来的冲击。在他看来,数字化阅读和写作将会改变文学形态,进而改变美学标准,因此,他特别强调文学批评的功能和任务,他说:“批评家不能失语,面对新的文学现实、创作现实,批评要有自己的声音,要发挥引导的作用。”
纸质书的文化传承作用值得珍视并且坚守
纸,诞生在中国;造纸术的出现,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纸、纸质书、纸质阅读,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更加不同寻常的价值。诚然,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不过,纸质书负有的承继传统、延绵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仍然值得人们珍视并且坚守。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叫做“浅阅读”。顾名思义,浅阅读,指的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浅层次阅读。它的特点是快速获取信息,一目十行,不深究其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这类阅读适应了全媒体时代求快、求新的特点,但同时,却失去了在阅读过程中积淀、回味的过程。电子书的出现正是因应了“浅阅读”的需求。而与之相反的是“深阅读”,它更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体验,重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纸质书便是适合于“深阅读”的载体,它能够令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不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过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纸张的质感,甚至是印刷带来的墨香,创造一个整体的美的氛围。不夸张地说,这一系列的阅读享受,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够真正获得。
喜爱读书的人对纸质阅读的优点有深刻的体会。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纸质阅读”,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的感言。例如,“纸质阅读带来的安心愉悦是任何信息渠道都无法带来的”;“精挑细选,静心品味,电子时代的纸质阅读更可贵”;“我还是喜欢纸质阅读,电子书可以浏览,但不适合品读”;“当我选择数字化媒介进行阅读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需求,而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我会选择纸质阅读”。
市场消息显示,目前,装帧精美、设计独到的纸质书十分受读者欢迎,其中套装书、精装书更是销量惊人。不久前,海豚出版社出版了《董桥七十》一书,该书从董桥迄今出版的33种文集1800篇文章中,精心选出70篇,汇成一册,装帧设计十分考究,包括有真皮精装本、仿皮本、毛边本和签字本,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所以,一经面世,立刻引起购买热潮。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化阅读主力群体的青少年,同样也会变成纸质书的拥趸。去年,电影《哈利·波特7》热映期间,原著销量节节上升,许多读者更是专门购买全套原著用来收藏。
本月中,上海市教育部门披露,今年9月开学时,上海各区都将有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再过两三年,“电子书包”可能会完全取代纸质课本。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引起舆论对纸质书命运和纸质阅读的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阅读凭借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仅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图书的创作、编辑、出版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背景下,代表传统阅读方式的纸质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甚至面临消失的可能。
不过,正当人们越来越相信纸质书终将被电子书取代的时候,不同的调查、数据、现象、讨论却一再显示出,大多数普通读者仍然将纸质书视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阅读载体,并且,他们认同纸质书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并不是一台普通的电子阅读器能够替代的。
因此,尽管数字化阅读不可阻挡地重构着每一个人对阅读的理解,但是,它真正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方式,而不是观念。
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
美国琼甘兹库尼中心不久前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在1200名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家长中,大部分人认为,纸质书仍然是他们与孩子的阅读偏好。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更加沉浸在增强型电子书而非纸质书的阅读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可能下降。
事实上,尽管数字化阅读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海量阅读,但是,那些深植于观念中的传统阅读追求并未如想象般轻易地消失。
今年4月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纸质书的阅读量增加却较为缓慢。不过,调查结果还显示,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更有11.8%的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承认,在读完电子书后还购买了该书的纸质版。这一结果表明,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而通过纸质书阅读更能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纸质书的收藏价值也受到读者的重视。
6月16日,上海静安中心商业区挂起了一块“新华书店”的招牌,这一看似普通的事件,却被当地媒体称为“实体书店又一次奏响振兴之音”。数字化阅读的迅速发展压缩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也压缩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几乎所有城市的报纸中都曾经出现过包含有“书店缩水”、“告别书店”等字样的新闻标题。于是,一间新华书店的开张便被赋予了某种重要的“复苏”和“振兴”的含义。
种种现象表明,纸质书的境遇和前途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艰难,广大读者对纸质书仍然抱持着信任和期待,而市场对纸质书也存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需求。
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
随着电脑、手机以及电子阅读器的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不少产品的宣传语中特别强调产品“更具有纸质阅读的感受”。不过,机器始终是机器,即便是iPhone4S和新iPad的显示效果已经十分接近纸质书,但是,那也仅仅是眼睛所感受到的,手掌所及仍然很难取代纸的质感。由此可见,纸质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体验,至今仍然是机器所不能完全企及的。因此,对于纸质阅读体验的追求,变成了数字化浪潮中不时出现的反潮流。那些经常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的读者,反而更能体会纸质阅读的优点。
在百度网上,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总结一下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缺点?”网友“萌之萤火虫”回复说:“纸质书方便涂写、阅读舒适、有真实感,但是,不便于携带和整理;而电子书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易于传播、信息量大,缺点则包括信息容易丢失,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有较大的伤害等。”这一对比或许不甚全面,但是,也基本概括出一般读者对两种阅读载体的基本感受。
电子书具有易携带、易删除、易修改的特点,一方面确实为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冲淡了阅读的价值感。相较而言,纸质书除了形式上更具真实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和趣味。因而,有人说过:“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此味道,既是书之味,更是文化之味。
近年来,为了推动广大读者回归纸质阅读,不少城市打出了“书香社会”、“书香城市”的口号,甚至还在世界读书日举办“吃书”趣味活动,借此呼吁读者重视纸质阅读。
今年以来,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多次炮轰电子书,他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并担心电子侵权有朝一日可能会毁掉出版业,甚至毁掉写作。乔纳森的担忧反映出文学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一种普遍心理。南京大学教授吴俊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专门谈到数字化时代给创作和阅读带来的冲击。在他看来,数字化阅读和写作将会改变文学形态,进而改变美学标准,因此,他特别强调文学批评的功能和任务,他说:“批评家不能失语,面对新的文学现实、创作现实,批评要有自己的声音,要发挥引导的作用。”
纸质书的文化传承作用值得珍视并且坚守
纸,诞生在中国;造纸术的出现,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纸、纸质书、纸质阅读,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更加不同寻常的价值。诚然,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不过,纸质书负有的承继传统、延绵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仍然值得人们珍视并且坚守。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叫做“浅阅读”。顾名思义,浅阅读,指的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浅层次阅读。它的特点是快速获取信息,一目十行,不深究其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这类阅读适应了全媒体时代求快、求新的特点,但同时,却失去了在阅读过程中积淀、回味的过程。电子书的出现正是因应了“浅阅读”的需求。而与之相反的是“深阅读”,它更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体验,重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纸质书便是适合于“深阅读”的载体,它能够令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不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过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纸张的质感,甚至是印刷带来的墨香,创造一个整体的美的氛围。不夸张地说,这一系列的阅读享受,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够真正获得。
喜爱读书的人对纸质阅读的优点有深刻的体会。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纸质阅读”,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的感言。例如,“纸质阅读带来的安心愉悦是任何信息渠道都无法带来的”;“精挑细选,静心品味,电子时代的纸质阅读更可贵”;“我还是喜欢纸质阅读,电子书可以浏览,但不适合品读”;“当我选择数字化媒介进行阅读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需求,而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我会选择纸质阅读”。
市场消息显示,目前,装帧精美、设计独到的纸质书十分受读者欢迎,其中套装书、精装书更是销量惊人。不久前,海豚出版社出版了《董桥七十》一书,该书从董桥迄今出版的33种文集1800篇文章中,精心选出70篇,汇成一册,装帧设计十分考究,包括有真皮精装本、仿皮本、毛边本和签字本,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所以,一经面世,立刻引起购买热潮。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化阅读主力群体的青少年,同样也会变成纸质书的拥趸。去年,电影《哈利·波特7》热映期间,原著销量节节上升,许多读者更是专门购买全套原著用来收藏。
- 相关新闻:
- ·数字图书馆也应分散存在不能垄断 2012-06-19 09:33:57.0
- ·电子书正在成为美出版商收入的重要组成 2012-06-15 08:57:09.0
- ·纸质精装本:电子阅读时代的华丽生存 2012-06-14 10:29:36.0
- ·数字出版风生水起 传统纸质书历久弥坚 2012-06-07 10:33:25.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